(上接01版)这种感慨,淮滨人近些年没少听到过。因为淮滨真的变美了,淮滨人在“大水窝”里建起了美丽的家园。

淮滨因濒临淮河而得名。这里降水充沛,拥有林地1.6万公顷、湿地3400公顷,生态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河渠纵横、塘堰密布,天蓝水秀、魅力独特,素有“百里画廊、梦里水乡”之称。

近年来,淮滨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沿淮水多、历史悠久、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出了“激活老城、开发新城、治理湖洼、联老贯新、以老促新、以新带老、联动发展、打造水景生态园林县城”的发展定位,坚持将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将其纳入美丽淮滨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生态文化建设投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淮滨日益成为一个创业者向往、投资者留恋、居住者舒心的“宜居宜业”之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等一连串闪光荣誉也纷至沓来。

2014年,淮滨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大了“水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力度。对淮河公园、楚相公园、西湖喷泉广场、桥头园区进行了改造升级。同时,加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方向,以淮河、东西湖、兔子湖、方家湖、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旅游资源为重点,通过道路连接和线路组织,大力发展健身、水上游乐等多种旅游项目,拓展旅游功能,创建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吸引力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

一系列的生态文化建设,激发了淮滨活力,增添了淮滨魅力,提升了淮滨实力,扮靓了梦里水乡,淮滨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2014年,淮滨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和“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城市”称号。

交通运输业——

水为核心 带动发展

“变淮河水害为水利,是多少代淮滨人一直寻求的梦,但是始终没有掌握主动权。”淮滨县委书记吴刚在谈到“公铁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时说,“‘公铁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是战略性的、长远性的、历史性的、创新性的。这个项目的规划、实施主要抓住了水的核心,以水带公、以水带铁、以水带动发展。”

江河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淮滨古称乌龙集,是濒临淮河而兴的集市,是淮河中上游重要的码头。当时有民谣说:“过了三河尖,还要走一天。到了乌龙集,卸货咱就回。”乌龙集自古就是淮河上游和下游货物的集散地。

淮滨这个因航运而兴的地方,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在改革大潮中迅速发展,水上运输业一度出现了的萧条局面。航运的不济,经济运势发生逆转,于是淮滨人做起了复兴航运的梦。

淮滨县位于淮河中上游,拥有河南省最大的内河码头,是河南省及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出海口。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县辖火车站运输客货可集散到全国各地。怎样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资源优势,造福淮河儿女,为淮滨人民谋取更多福祉。淮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洞察到融合三大交通优势,必将带来淮滨发展新的机遇,于是一个充分利用淮河水运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公铁水一体化”大交通格局战略构想应运而生。

“公铁水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淮滨独有的特色优势,它将公路、铁路、港口、城市综合协调发展,必将为淮滨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淮滨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丁伟说。

2014年,淮滨人民奋力追逐的“公铁水一体化”梦想,在一个个可喜的消息中一步步迈向实施。

淮滨县成功与河南怡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招商合作框架协议;淮息航运项目已纳入国家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该项项目长50公里、拟建吞吐量300万吨的吉庙港口和张庄服务区、概投120000万元;淮滨新增国道G328已获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控制性工程淮河二桥长2976米,投资25000万元,结束了淮滨无国道的历史,为淮滨公铁水一化再添新翼;正在规划实施的公铁水一体淮河淮滨物流港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留下了淮滨人逐梦的步伐,更书写了淮滨发展的历史。相信再到春潮涌动时,“滨城门泊万里船”的航运复兴梦也将实现。

[编后]截至今天,本报推出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魅力信阳这一年”系列报道全部结束。本组报道从不同侧面生动展示了各行业、各县区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取得的成绩,形象地反映了全市上下开拓创新、积极作为的精神风貌,有力地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