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 诺 冯国栋
岁末年关,多地再曝农民工讨薪事件。人社部最近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国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查处工资类违法案件22.8万件,占所有案件的67.6%,比2013年同期增长7.2%,建筑工程领域依旧是欠薪“重灾区”。
这些年,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不断加强。为帮农民工讨薪,全国各地工会组织大都设立“农民工维权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设“劳动监察大队”,住房和建设部门开设“清欠办”,然而还是维权乏力。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农民工年年干活年年欠、年年讨薪年年难?
一方面,讨薪难与建筑施工“算总账”的资本运作机制有很大关系。工程项目大多由建设方先行垫款,再按照工程进度结算。在工程款不到位的情况下,基于熟人或者老乡关系的施工单位可以按月发放生活费,年底或者完工时再支付农民工工资。事实上,这种运作方式是把经营风险转嫁给农民工。
另外一方面,这种“算总账”的心态也体现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上。各地出台防欠薪措施,往往把关注点放在欠薪后的监管,缺乏源头上的思考和探索。地方对农民工讨薪难的关注多集中在“两节”前后,平时少见,这种“运动式清欠”,很容易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因此,解决农民工讨薪难,要在体制和监管上下功夫。要改良建设工程领域薪资发放的“老规矩”,建立现代化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和企业运行制度,监督施工企业直接与工人订立劳动关系,以货币形式向农民工按月支付工资。同时,监管部门也要戒除“年关算总账”的心态,将功夫用在日常,一步一设防,加强事前事中监管,把“算总账”变成“常清账”。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