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靖 程 成

昨日清晨,记者来到浉河区十里社区兵站路,一个瘦小的身影映入了记者的眼帘:

黑色高跟皮靴、彩色丝巾、精心盘起的头发,身材瘦小的她双手握着一把比自己还高半个身子的扫把,仔细清理早餐摊位间的垃圾。

第一次见到周国华,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记者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时髦又自信的女子,是一位有三级肢体残疾的人。

40多年前,一辆架子车意外砸伤了周国华的脊柱,当时才2岁的她未曾想到自己的身高会一直停留在8岁时的高度——130厘米。

“我属于三级残废,不能干重活,但只要不自暴自弃、为人勤快,就能跟大家做得一样好。”今年已经48岁的周国华,言语里透着坚定和自信。

摆过地摊、卖过早点、在洗衣店里当过学徒……为了自力更生,只读完初中的她还上了3年夜校,取得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成为信阳市麻纺公司的一名会计员。后来因公司效益差,周国华下岗了,直到2006年,她成为浉河区车站办事处的一名保洁员。

“周大姐是2011年来到十里社区的,她负责打扫的兵站路是我们社区路线最长、环境也比较复杂的路段,工资低活儿多,来这干活的不少人都没干过半年的。”车站办事处十里居委会工作人员李冬梅说。

周国华就这么一直坚持干了下来,还连年被评为社区先进工作者,受到附近居民的称赞。

哪些活儿最难干?周大姐说,附近居民多、商户多,墙面上贴的小广告特别多。这些小广告先得用铲子铲,铲不干净的还得再刷油漆。“我是既当保洁员又当油漆工,登高爬梯对我来说难度有点儿高,但这条路两边商户多,早餐摊儿多,是城市的脸面,又是创卫的窗口,任务再重我也得把它拾掇干净。”周大姐笑呵呵地说。

兵站路旁一家室内装修店店主董霞告诉记者,每天一开门,就看见周大姐在打扫路面,人不仅很勤快还天天乐呵呵、漂亮亮的,大家都很敬佩她。

有没有因身高受过嘲笑?面对记者的提问,周国华坦然地说:“有人嘲笑我,说我是矮子,不过我都没放在心上,这个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说起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周大姐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我家里的电视机、沙发、椅子,还有我身上的衣服,不少都是周围人送给我的呢。”对于多年前别人捐赠的物品,她依然记得一清二楚。

2013年10月,一些爱心人士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她位于六里棚仅有20平方米的家。

“他们要给我捐款,我当时就拒绝了,自己能走能跳,还有工作,能挣到钱自己生活,这些捐款应该留给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他们比我更需要。”周国华说。

因为这事,有人说她是个“实心眼”,周国华却丝毫不在乎:“在我困难的时候,大家帮助了我,我更应去帮助他人。”

10年前,曾为谋生学了理发手艺的周大姐,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为自家楼上居住的老人免费理了发,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的老人都来找她理发。“现在我还每隔一个多月,就给他们免费理一次发。”周国华说。

同住一幢楼的刘妈没儿没女,养子又住得远,周国华便主动当起了“女儿”,平日里,没事就到刘妈家干家务,还买米买面,照顾老人的起居。

“生活为我关上一扇窗,也为我打开一扇门。”临别时,周国华用这句很有哲理的名句,证明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