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1946年5月,为牵制国民党军队向北满进攻,他组织指挥了鞍(山)、海(城)战役,连克鞍山、海城、大石桥等城镇,以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配合,迫使国民党军第一八四师起义。1946年12月,面对国民党军对我南满根据地大举进攻带来的严重困难局面,辽东军区在七道江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当时的南满形势和军事行动方针。会上,韩先楚与其他少数领导主张坚守南满,与敌周旋,配合北满主力南下,获得陈云支持。会议确定了正确的作战指导方针,为扭转南满战局、保证南满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1947年东北战场夏季、秋季、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等关键战役中起到重要作用,获得“旋风部队”的美誉。东北解放后,韩先楚率部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后任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军军长,南下参加衡宝和两广战役,在实施战略追击中,协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四个师和华中行政长官公署。1950年春,韩先楚参与指挥了海南岛战役。他积极贯彻中央军委作战意图,亲自走访船工,实地调查,掌握地形、海情、敌情,抓住有利战机渡海作战,突破国民党以陆、海、空军以及地方武装组成的立体防御体系,创造了帆船渡海作战并取得辉煌胜利的壮举。

1950年秋,韩先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党委常委,曾兼任十九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

1953年回国后,韩先楚历任中南军区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党委书记。在此期间,韩先楚把主要精力放在保卫国防安全和部队建设上。他深入海、边防第一线和部队基层调查研究,走遍了东南沿海的前沿阵地和西北高原、山川的兵站、哨卡,为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韩先楚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同他们的阴谋篡权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1967年2月,在全国各地刮起“夺权”之风的形势下,他在福州军区领导岗位上主持发布《福建前线部队公告》。这一公告当即由中央军委批转全国,在当时对回击极“左”思潮、保持部队稳定、安定社会秩序起了很好的作用。他还在自身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保护了一批受迫害的老干部。韩先楚一贯反对极“左”的那一套做法。他公开批评在各种文件上都冠以毛主席语录的做法,说这是“穿靴戴帽”。他反对用形式主义的方式学习毛主席著作。他曾对有的干部说:“照你们这个样子学毛著,将来要拿着拐棍讨饭,连裤子都穿不上!”在主持福建省的全面工作期间,他反对以人画线和借政治运动整人的做法。当时,一些曾经喊过打倒韩先楚口号的群众受到审查。有位群众给韩先楚写信反映此情况。韩先楚在信件中明确批示:“喊打倒韩先楚的不能算错误。”他一再说:“我们党内不能一个搞初一,一个搞十五,昨天你整我,明天我整你。”1973年12月,韩先楚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四人帮”搞“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他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意对邓小平的错误批判,不同意向军队印发批判文章。

1980年起,韩先楚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83年,在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韩先楚对家乡一往情深。他说,关心老区群众生活,支持老区建设,不仅是个感情问题,而且还是个政治问题。有一年回乡,他看到有的孩子进不了学校,就责问当地乡干部:“为什么不建学校?”干部回答说“没有钱”。韩先楚当时就火了:“开口就是钱,钱!一说办点事就说没有钱!旧社会,一族一姓修祠立庙,族长到家家户户收,几个晚上就能收够钱。如今是共产党领导,办个学校就这么难?!你们这些领头的,要为群众着想,要为子孙后代造福。”1981年10月,韩先楚回家乡视察,看到老区人民还没有摆脱贫困,就千方百计找有关部门解决老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韩先楚每次回家乡,都要吃一种在战争年代吃过的野菜——“笔杆菜”,不仅自己吃,还要带给子女吃,教育他们不要忘记过去,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在弥留之际,他还嘱咐子女一定要给他穿上军装,把他的骨灰送回红安———那个生他、养他和他战斗过的家乡。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

(整理:孙 伟 董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