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希望信阳能在全国生态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低碳城市

“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还需要靠发展来解决。环境保护工作目前最主要靠的是防治结合,其中调整产业结构是重头戏。” 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认为。

如何处理发展与环境矛盾?“不破坏青山绿水”是信阳的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信阳在发展现代工业方面坚持走生态低碳之路,出台环保负面清单。在引进产业时,提高门槛,很好地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拒之门外。”“在经济新常态下,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信阳的自然生态优势非常突出,发展前景非常好!”信阳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引起与会嘉宾的强烈反响。

青山绿水的开发保护也是很重要的一面,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吴强说,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水”,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目前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领域是城市水系的健康发展。发展生态城市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强化节水,应大力倡导城市节水,排污越少越好。不管是城市发展还是产业结构调整,节水是必须采取的硬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按照水资源的自然禀赋来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信阳有南湾水库、出山店水库等,一个地级市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很少见,而且水质非常好,所以信阳水文化可以做大文章。”他对此充满信心。

土地利用要“小家子气”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加速生态低碳城市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显得十分必要。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说,生态低碳城市发展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耕地,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在土地利用方面绝不可以大手笔,要有点小家子气,因为中国要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中国梦,最基础的是要保证13亿人的吃饭问题。二要最大限度与新农村建设并行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从规划开始就要一体化考虑,坚持规划、保护和建设并重。三要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给农民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征地、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同时也要充分保护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

舞钢市委书记高永华介绍当地如何高效利用土地时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善于“求新求变”的理念打破了困扰舞钢发展的土地瓶颈,主要体现在:一是变“粗放”为“精细”。实现三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地发展规划、城市体系战略规划高度统一、无缝衔接。规划坚持高标准集约发展,合理安排容积率,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二是变“低效经营”为“高效经营”。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公开透明,质量优先,安置合理”的原则,由政府统一收购后再合理规划安置,既节约了土地,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变“平面”为“立体”。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地形地貌,向空间布局要土地,极大节省了用地指标。四是变“分散”为“集中”。向综合整治要土地,实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以人为本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明白群众所想、所盼,才能真正促进城市的健康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才能使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真正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安全、便捷、舒适与美好。

“城市发展一定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但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的城市恰恰相反,地上建设得非常美丽,大广场、大公园,地下部分却没做好,特别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问题严重。一场大雨就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瘫痪、财产损失。地下管网建设工作没搞好,没跟上,就会出现逢雨必涝。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来很可能花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无法解决。”住建部原副部长车书剑毫不客气地指出。

“在倡导发展生态低碳城市的当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秉承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理念。”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交通设施、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更具通达性,让城市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交通设施相互之间有效衔接,将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到基础设施管理平台之中,提高利用效率。要确保管网质量更安全、调度更灵活,提升应急设施建设水平与应急管理能力。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要科学测算未来的城市人口、产业发展需求,来相应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投融资体制,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城市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有力支撑。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建设与融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生态低碳城市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创新投融资体制,整合城市资源,建立政府与市场联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拓宽规范、稳定、透明、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搭建好城市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是有效解决城市建设融资问题必须解决的重要方面。

那如何创新投融资体制呢?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副局长梅世文向各地方政府开出了三个“方子”:一是围绕现有资源,搭建投融资平台。把现有的财政资金组合、利用好,做大政府投融资平台,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发挥好。二是善于利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在体制结构上进一步创新,丰富社会资金的融资渠道。三是健全商业性金融体系,建立合理补偿制度。调动商业性银行对生态环境发展投融资的积极性,同时尽早建立生态项目基金,按照市场化投资运作方式,筹措、管理和运用社会资金投向这些项目。

“要树立‘共赢’理念,以诚信为基础,搭建政府、投融资机构、企业、居民之间的合作平台,为生态低碳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中国通号集团投资公司秘书长钟钢说。

会议开幕后,一场主旨演讲、5个专题对话,与会嘉宾围绕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既有理论层次的思考,也有实践经验的交流;既有来自地方探索的声音,也有国内先进理念的借鉴,对于理清生态低碳城市内涵、把握生态低碳城市建设方向、避免生态低碳城市建设出现误区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