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马迎春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2014年已匆匆逝去,但这一年信阳电子产业带来的一个个惊喜瞬间,至今仍历历在目——

3月份,京东方、华星光电、台湾HANSTAR、日本松下等液晶面板企业,陆续向信阳天扬光电伸来了橄榄枝;

5月23日,信阳智能终端产业园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首批8家手机企业正式签约入驻信阳;

6月30日上午,百花之声信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传来了信阳智能终端产业园生产基地动工的好消息;

7月21日上午,首航通信车载导航及智能终端项目开工新闻发布会在信阳举行,车载导航系统从此有了“信阳造”;

……

信阳电子产业在蓬勃发展中于2014年奏出了最强音——

目前,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已集聚电子信息企业64家,已投产智能手机年产能940万部,液晶显示模组年产能800万片,初步形成了智能通信终端、智能显示终端两大产业链和智能手机产业园、伯皇IT产业园两大功能区,被命名为“中国手机产业基地”。

两个目标一起创

2014年,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结合辖区另外两块牌子——信阳市产业集聚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推行“三区同建、一体开发”的发展理念,确定了近几年的两个发展目标: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围绕“两大目标”,示范区上下统筹谋划各项工作——

积极推进开放招商。2014年,通过利用省、市招商平台,在“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活动中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150.5亿元;持续实施“四一”招商行动,深化与深圳手机行业协会、河南伯皇实业有限公司的合作,引进企业50家。(下转02版)

“电子信息企业,一半以上是由客商带动过来的。”信阳工业城管委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杜志刚说,“仅去年2月份,在星天空数码的影响下,就有6家深圳企业入驻信阳。”

“引凤凰不易留凤凰更难”,这是不少企业都遇到过的难题,但在示范区,电子信息企业的老总们对“留在信阳很自信”。

“我们对信阳的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不然也不会让朋友过来。”星天空数码副董事长林建兴告诉记者。

坚持实施集群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如果在深圳不走就等于是等死,如果单个的企业出去就等于是找死,他们就迫切地需要抱团转移,在一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体到一个地方去。我们就搞了个集群引进,围绕着这种需求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信阳高新区党委书记熊开成说,“通过集团化、体系化招商,打造园中园,提升集聚成效,加快集群引进效果。”

据了解,手机产业园由示范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深圳手机行业协会会员企业负责厂房建设,自2013年12月开始,用36个月时间,累计投入150亿元,并同步引进100家手机及配套企业,所有项目达产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利税30亿元。

两场硬仗一起打

2014年,信阳工业城继续对新开工和续建项目,实行“一套班子、两项任务、跟踪督查、实行问责”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落地项目建设。将手机产业园和伯皇IT产业园两个重点项目当做硬仗持续攻坚,采取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的方式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多策并举全面推进。示范区积极落实项目的组织协调、手续办理、进度督促、督查问责等相关主体责任,从而使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明确专人与手机协会对接,确定入驻企业的地块选址、投资规模、开工时间、计划进度。示范区联合督查组对工作进度进行每周督查,跟踪问责。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信阳工业城管委会先后实施了中环跨京港澳立交桥和东延长线建设,5公里的高压线迁改工程,产业园区主干路网工二十二路、工二十六路建设,供排水管网全面覆盖、征拆房屋120套等涉及产业园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了生产要素、征拆安置等保障任务。(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