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黄 宁)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进程虽然漫长,但往往只是一个选择,就决定了它未来的命运。祖祖辈辈生活在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的村民做梦也没想到会迎来“命运转折”的这一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训根深蒂固,茶山、栗园、农耕,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农业一脉相承。环村而过的杜河每年雨季都是村里人的一块心病,洪涝灾害曾让市领导连日不眠,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在这里只是对大自然的无力抗争。然而,当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来时,豫南这个小山村正悄然发生着让人为之一振的变化。

“提起我们这里的变化,那可有得说了。”1月8日下午,见到记者,说起村里的变化,杜河村村支书左法军打开了话匣子,“崭新的楼房,宽阔的柏油路,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让村民鼓了腰包。不过我们村的重头戏还在后头,过几年你再来看看,肯定不一般。”

这个村民口耳相传、村支书津津乐道的“重头戏”,就是2013年6月落户该村的国家4A级标准景区——灵龙湖生态旅游项目。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乡村旅游,“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这样的田园乐土成了“久在樊笼里”的城里人的神往之地。领导层的决策部署,杜河村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了这段美好的“姻缘”。

“当初选择杜河,是因为我们豫南文化的一枝独秀,比荆楚文化厚重,比徽派文化多样。如果能很好地挖掘,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豫南文化的集散地。”作为土生土长的信阳人,项目负责人刘斌故土情深。

数九寒冬难挡工人的施工热情,站在项目沙盘前,一幅集生态旅游和养生度假的蓝图徐徐展开。“一街、一村、一谷、一区、一寺、一园、一温泉”——“七个一”重点项目和全国老龄办批准建设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让人惊叹:好一个世外桃源!品美食、赏美景、水上戏、田间乐……四时之景不同,但乐亦无穷!

为期5年的项目建设,每一期的推动都能展现给世人不同的惊喜,一期项目预计今年5月开门迎客。“鸡公山、南湾湖、毛尖茶……信阳的这几大名片饮誉省内外,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灵龙湖项目打造成信阳的另一张名片,让市民充分享受‘复得返自然’的闲情雅趣!”

村落换新颜,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当地村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当面临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抉择时,以生态旅游立村的杜河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多年困扰村民的水患经整治后变“水害”为“水利”,夏季苇影婆娑,“听取蛙声一片”的诗意伴着荷香阵阵让人安眠。万亩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区极大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四季有花赏,一年有果摘”改变了“靠天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撂荒的田地流转后变为自家“农场”,“守拙归园田”的耕隐生活堪比“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等到项目基本完工后,当地村民可依托生态旅游的平台从田地中解放出来,农家乐等一些旅游配套设施的辐射联动效应每年可使村民大幅度增收致富。”谈起项目落地之初,群众的拆迁安置问题时,左法军的回答打消了记者的疑虑。

河水清了,田地平整了,污染减少了,特色农业发展了,农村富余劳力就业问题解决了,人居环境改善了……这样的惠民利民措施让群众拍手称赞。如今的杜河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这正得益于新农村建设和中央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力。

中原大地,豫南边陲,一座最美乡村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