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主食产业链的不断拉伸,产业集聚区的企业纷纷与专业大户和种植合作社联合,订单种植成为完善产业链的关键一环。2014年,在小麦、稻谷加工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息县有20多万亩订单种植,在农民增收的同时,企业也实现了“田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

良种高产、优质高价吸引着更多的农户向专业合作社靠拢,统一的规模化种植带来了集约化的便利与高效,不少农户开始接触直升机喷药,使种田成为一种休闲。在合作社形式下抱团经营的农户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也享受着有组织的权益维护,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经济成为过往。

农业生态循环圈初步形成

“2014年是风调雨顺的一年,正是大家说的‘牛马年好种田’。”息县农业局工作人员谢建说,“人力的因素是高产的关键,今年全县小麦‘一喷三防’实现高标准的全覆盖,水稻生产则是良种加高标准规范管理。”

早在2013年年底,息县水利部门就提出了“旱年一样要有好收成”的建设目标,在积极推进各类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始疏通水利的毛细血管,小农水项目把灌溉用水直接引向农户的田间地头。该县财政“一事一议”项目有重点地把电灌站、深水井修复全额补贴,持续几年补贴的坑塘改造项目也开始发挥作用,蓄水量达到几年来最高水平。

要多打粮食,更要碧水蓝天,息县这个中原粮仓正在生态循环的路上悄然前行。从孙庙乡建成水稻秸秆回收站,把秸秆用作木材加工的辅料,到彭店乡把花生和大豆的秸秆粉碎后用作牛羊饲料,再到专业种植户排队到养殖场买牛羊粪,该县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圈正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人勤天作美。十年来,息县坚守着中原粮仓的担当,连续夺取丰产丰收,开创出“生态主食厨房”的产业化路子,多打粮、打好粮,做细粮、做良心食品,在生态和谐的路上正稳健地越走越远。

压题照片:息县峰刚公司挂面包装车间。

徐 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