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李 浩)“咚咚咚……朗格里格朗……”流动舞台上,锣鼓声铿锵有力,节奏明快。随着鼓点声,插雉翎着狐尾,身披红色斗篷的盘月娘威武出场,踢腿、圆场、亮相……定睛的瞬间,江湖儿女的豪情展露无遗。昨日,在罗山县竹竿乡的文化广场上,市豫剧团正在演出《开漳圣王陈元光》。

这次演出只是我市文化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市开展“文明信阳·美丽茶都”群众文化活动1300余场,送文化下乡1600余次,农村电影放映28630场。省、市、县(区)三级共安排“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500余场,市群众艺术馆开展公益无限系列文化活动下基层演出100余场,各文艺家协会也广泛开展了戏迷天天乐、戏剧“群英会”、周末大家唱、广场摄影展等活动。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村里喜欢唱戏的人多,广场演出多,我们都喜欢过来看。”罗山县竹竿乡的村民张强辛高兴地说。

“如今的文化下乡活动好像更‘接地气’了,很多节目我们都喜欢看。”另一位村民老王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也让我们思考演什么样的节目老百姓才喜欢看。剧团最近正在把创作更‘接地气’的作品列上日程,这样才能回报群众对我们的喜爱。”市豫剧团团长杨卫东告诉记者。

“接地气”让更多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呈现在老百姓面前。浉河区举办的带状公园“豫南花扇”广场舞活动,平桥区举办的“魅力信阳·和谐幸福平桥”广场演出活动,新县举办的第三届民歌汇演,潢川县举办的“水城花乡·大众欢乐”系列广场文化活动,淮滨县举办的“中国梦·淮河情”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商城县举办的“幸福商城”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光山县举办的光山花鼓戏戏曲汇演……

文化下乡的“接地气”不仅仅在演,还在于如何让群众学到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家门口也能学习到知识,文化下乡中“教你一招”广受老百姓的欢迎。

“教你一招”是由各县(区)文化部门通过培养文化骨干,再由文化骨干分散到各乡镇的文化广场上现场教学进行的。“教招”、“送招”涉及信阳民间歌舞、民间绝活、书法绘画、摄影舞蹈、器乐演奏、武术健身等内容。仅去年一年,我市开展的“教你一招”活动就有千余场。

“教你一招”大受欢迎,也让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思考探索建立“教你一招”的长效机制。把教学过程录制下来,是他们想到的最有效的方式。

“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领导同志来我家帮着录像呢,我要把捏‘泥叫吹’的绝活教给更多的人。”家住淮滨县三空桥乡肖营村的“泥叫吹”手工艺人郑镇江高兴地说。

“‘泥叫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但是现在传承人越来越少了,我们也希望通过‘教你一招’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泥叫吹’的捏制中。”淮滨县文联副主席郭文斌告诉记者。

从这点来看,“教招”、“送招”意义重大,在丰富了百姓精神生活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信阳的民俗文化,学到知识。

文化下乡,让老百姓看得到,更要让老百姓学得好。我市的文化下乡活动内容上“接地气”,形式上有创新,这样的文化正是老百姓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