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年末岁初,各地送温暖活动相继启动,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到基层,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关爱之情,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帮助群众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送温暖活动是件好事,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比如,有的地方开展送温暖活动不够深入、不够认真、不够细心,送非所需,没有真正发挥送温暖的作用;有的地方只注重送钱送物,甚至年年都是米、面、油,把送温暖当成一种形式,一送了之。

送温暖活动作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必须有针对性、实在性和长效性,才能真正把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窝里。

送温暖活动要有针对性。送温暖送得好,可以温暖一个人,感动一群人。送温暖只有从民生所需出发,从细微之处体现党和政府对特殊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才能让送温暖活动深入人心。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在送温暖之前必须满怀深情,用心、用脑,带着责任,带着目的,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做好调研,切实掌握困难群众所思所盼,真正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出发点,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搞半点形式主义。

送温暖活动要有实在性。既然是送温暖,那就老老实实地送,真心实意地送,不要图形式、出彩头。送温暖活动一定要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贫困群众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的问题,在他们缺吃少穿的时候,要及时送上粮食和衣被;在他们住处难以遮风挡雨的时候,要及时送去砖瓦帮盖住房;在他们子女面临辍学时,要及时送上学费,等等。只有注重实效,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少些短期行为,多些长远规划,才能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送温暖活动要有长效性。送温暖如果不在长效机制上下真功夫,不注重平时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扶助,那么一本好经也会唱歪走调。这只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更让大家觉得是作秀。因此,送温暖更要注重保温暖,只有在送温暖中,既“授人以鱼”,又“授之以渔”,为困难群众提供脱贫解困的机会、方法、路子,送上致富信息、科技知识、就业岗位,并提供文化、卫生、法律等方面的服务,这样持之以恒地送下去,送温暖活动才能成为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的保温暖系统工程,使贫困群众真正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