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峰)记者昨日从浉河区工信局获悉,该区骨干企业——四通机械公司已获得有效发明专利48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6项,发明创造专利22项。2014年,该公司建材设备与智能化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获“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称号。这只是浉河区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浉河区把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调结构、推转型、壮规模、上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步伐,着力壮大产业规模,推进技术创新、产业集聚。该区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由企业主导创新过程,发挥出科研院所和大学院校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的作用,组织二纺机、四通机械、华阳工贸、大唐环保等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参加在四川大学举办的产学研活动,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大唐环保设备技术公司投资200万元组织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开发烟气除尘设备,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其生产的二次滤网设备占全国电厂30%市场份额。
该区通过技术改造,不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强化节能降耗,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华新水泥公司投资160万元对原有购进的余热发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发电量同比增加15%。同源制药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筛选了抗病毒口服液、葡萄糖酸锌、生脉饮口服液、香丹注射液等作为重点培育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目前,随着公司品牌的提升,该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口服液产品供不应求。
本报讯(韩 勇)去年以来,罗山县通过建立动态管理推进、全程代办服务、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完善资金筹措等四项机制,持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动态管理推进机制。该县对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类施策,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周报告、月调度制度,推动平稳运行。2014年前10个月,全县110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同比增长14.4%。
全程代办服务机制。该县对超亿元重点工业项目指定专人全程跟踪,帮助解决在注册、签约、开工建设等环节遇到的难题,确保项目早签约、早履约、早日开工建设。
重点项目领导联系机制。该县建立县四大家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实施方案。截至去年10月底,33个重点工业项目中,有32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3.3%。
完善资金筹措机制。该县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协调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去年上半年,9家金融机构与69家企业成功达成了15亿元贷款意向,截至去年10月底,共落实银企贷款协议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