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威

近日,《信阳日报》刊登一篇题为《榜样的力量》的报道。报道中说,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女大学生祁芸,其父母都是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受父母的影响和鼓励,最近祁芸走上献血车,捐献了400毫升鲜血,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平桥区楚王城居民朱锡金、李大专夫妇,长期坚持无偿献血,在最近的一次献血过程中,夫妻俩特意将一双年幼的儿女带上献血车,让孩子们亲眼看看父母是如何献血的,亲身感受献血现场的气氛,决心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的无偿献血志愿者。

读完这篇报道,令人感动、发入深思。从祁芸和她的父母以及朱锡金、李大专夫妇的行为中,我们感受到了身边普通人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和关爱生命的善良人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消除“血荒”、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的希望!

近年来,“血荒”现象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一个制约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人类的血液还不能工厂化生产,产妇大出血、外伤性大出血、重症烧伤病人、血液病患者以及施行大型外科手术的病人,还需要其他健康公民献血进行救治。“血荒”,意味着一些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他们的生命面临死亡的威胁!

出现“血荒”的根本原因还是献血人少,用血人多,献血人数和献血量的增长速度落后于临床用血需求的增长速度。据卫生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了9.9%,住院人次同比增长了16.4%,而献血人次只同比增长了1.92%;2013年,全国的无偿献血人次同比仅仅增长了1.75%。目前,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献血率保持在40‰以上,2013年,美国为58‰,日本为42‰,而我国只有9.4‰,河南省只有10‰,信阳市仅为4.2‰。

消除“血荒”,保障输血病人的用血需求,需要千千万万个献血者,每天都有人走上献血车,每天都有人捐献鲜血。唯有如此,才是救治输血病人生命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