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一言以蔽之,民智优势也就是人的优势。如果将民智优势转化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就能助力信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创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实现富民强市步伐。众人划桨开大船,民智优势重在“联”。当前,我市应当抓住世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产业向亚洲,特别是东亚、南亚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民智优势;依托台办、侨联、台联、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及相关民间社团组织,对全市根亲文化资源、宗教文化以及民间社团,各界人士进行摸底,建立健全资源库、信息库、专家库、项目库,在近年招商引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联谊活动;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发挥民智优势,放大民智效应。

叶茂缘自根深,根深才能叶茂——根亲文化研究同样如此。因为,对此研究的越深越透,取得的成果就会越多越好。

研究根亲文化,有苦也有乐。苦,是因为溯源的枯躁;乐,是因为收获的欣喜。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自2013年9月换届以来,在自身建设、理论研究、宣传交流、联络联谊等工作中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取得的成果令人刮目。

5年机遇正逢时

在台湾,八成居民及海外华侨华人都是福建、广东的移民。由于闽台关系最为直接,台湾民众也自认为来自福建,同时也因为语言的相同,就形成了福建与台湾的亲密关系,许多台湾民众到福建寻根问祖。

殊不知,在历史和时间上,向上推进800年,到达隋末唐初;在地理和空间上,向上推进至少1200公里,到达中原河洛地区今天的信阳。这两个“倒推”恰如一条“时光隧道”,让台湾同胞在今天的信阳找到了自己最原始的根——当年,在中华民族百家姓中就有87个姓氏的将士,追随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这是我市根亲文化研究最新获得的成果之一。

研究发现,当年87个姓氏的后裔,目前占台湾总人口的80%以上;研究发现,在汉姓100个大姓中,有13个姓氏源于信阳,其中,黄、罗、赖、蒋这4个姓氏的唯一根源地就是信阳;研究发现,在全世界2000多个民族中,唯有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有着深厚的“根亲”意识。他们走到世界各地,或联谊结社,或续谱归宗,炎黄子孙深厚浓郁的“根亲”之情,世世代代在他们的血管中流淌;800年后的今天,根亲文化蕴藏着无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个社团获殊荣

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换届以来,成员由单一的统战部门扩展到人大、政府、政协部门,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理事会员同样广泛吸收了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加入,在原有基础上突破界别、提高层次、壮大队伍,成为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社会团体。研究会有了办公用房,配置了办公设施和工作人员,为研究会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和孔氏研究会顺利通过民政部门评估,跻身全国“4A”级社团组织行列,市根亲文化研究会获得2013年全市社团组织先进单位称号。

5个姓氏族谱填空白

今年4月28日,信阳根亲文化网正式开通,成为我市宣传根亲文化资源、交流研究成果、增进与海内外联络联谊的重要平台。目前网站已发布动态资讯21篇、研究论文40篇、各类活动图片150幅。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在办好会刊、简讯、宣传折页的同时,精心编辑《信阳根亲文化》。2013年,该刊被表彰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优秀期刊。2014年,全市各姓氏文化研究团体本着弘扬姓氏文化、留存祖根记忆的精神,积极编修族谱族志,梳理姓氏流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4年7月24日,在信阳市根亲文化研讨会上,孔、曾、黄等10个姓氏研究会负责人,分别将各自姓氏的族谱捐赠给市图书馆,填补了该馆地方文献室没有族谱的空白。市图书馆馆长崔亚军分别向各捐赠单位颁发了收藏证书。

5位专家组成人才库

根亲文化说小,仅是一个姓氏;说大,四海之内皆有缘。信阳市6个县、区有姓氏起源,源于信阳的姓氏大小二十多个。信阳是广大闽南人、台湾人和部分客家人的祖根地,也是众多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祖根地,因此,研究根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将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2014年度信阳市根亲文化研讨会得到了广大理事会员积极响应,共征集论文37篇,经专家评审后有26篇分获一、二、三等奖,目前已建立了55位成员组成的专家人才库。在理论研究方面,经常得到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指导和帮助。

9场联谊结交海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信阳在寻根热中越来越显魅力。十多年来,先后有闽粤、台港澳和东南亚及欧美等地20多个国家、近50个姓氏宗亲组织的寻根之旅,不顾山高水远,奔向信阳。仅今年,就有9场“走出去、迎进来”的根亲文化联谊活动。开漳圣王宫庙负责人团队来我市寻根考察期间,台湾中华侨联总会与市委统战部、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就双方加强往来、深化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络联谊达成了共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研讨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14年年会、第八届李氏文化年会等,与海内外学者广泛交流并虚心学习;市根亲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了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活动。此外,市根亲文化研究会还派员参加了世界客属第二十七届恳亲大会、世界炎黄姓氏文化研究会一届二次理事会、河南省毛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4亿彰显根亲魅力

在“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祠,在闽王王审知故里,在燕子山施氏祖陵,在先民祖居地,他们虔诚地挂起先祖的画像,摆上精致的祭品,长跪不起……这样的尊宗敬祖场景、这样的怀亲之情无不令人动容。

这是朴素的草根文化、也是发展经济的纽带。近年来,全市县、区根亲文化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扎实推进,根亲文化在招商引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县、区通过根亲招商方式引进的落地项目资金42.8亿元。仅今年,引进的项目就有16个,落地项目资金8.5亿元。

5个社团活跃在基层

2014年,全市各姓氏社团在广泛开展联络联谊、组织宗亲扶困助学、编修族谱族志、支持姓氏宗亲企业发展、加强自身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对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我市根亲文化品牌,提升信阳对外的影响作出了贡献。孔氏研究会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了民政部门“4A”级社会组织评定;曾氏研究会全市及县区续谱工作基本完成,在弘扬“孝德”家风上成绩突出;陆氏研究会紧密结合信阳茶文化与陆羽的渊源关系,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扩大了信阳影响;朱氏研究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在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别山朱氏商会,走出了研究会、商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路子;杨氏研究会在组织建设、族志编修、扶弱济贫、发展杨氏企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呈现出规范管理、良好发展的局面;李氏文化研究会隆重举办了第八届年会,大力提倡传家风、铸族魂、扬正气、荣宗族的姓氏族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