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一体化发展,着力将信阳建成鄂豫皖区域融合优良生态、优质生活、现代产业和多元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先导区。同时,按照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着手编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凸显城乡高度融合、一体化发展。

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整齐统一的楼房,干净整洁的社区,来来往往的轿车,悠闲娱乐的老人……昔日城市才能见到的景象,如今在我市很多农村都能看到。

走进浉河区三里店社区王国富家里,只见40平方米的小院错落有致,摆了不少花盆。推开客厅门,一股现代气息迎面而来。一楼有客厅、餐厅、卧室、卫生间,电视、沙发、地毯、鱼缸等一应俱全,二楼两室一卫,三楼一室一卫带个20来平方米的阳台。该社区居委会委员郑后刚告诉记者,社区当初利用征地拆迁的机遇,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为他们建起了70多套外观统一的联体别墅,每户都是两层半、197平方米。如今,村民对此很热情,今年已基本完成装修、入住。

这一年,我市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头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市住建局负责同志介绍,我市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罗山县、上天梯管理区、南湾风景区、鸡公山管理区、信阳工业城的组团式发展;各县区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入点和落脚点,科学规划、持续推进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带动成效明显,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截至目前,全市城镇化率比上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达41.7%,我市的城镇化进程正步入中高位稳定运行的“新常态”。

这一年,我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仅2014年,信阳工业城、羊山新区就完成城乡道路建设60余公里,供排水、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相应跟进,公共交通已实现城乡无缝对接。目前,中心城区与浉河、平桥两区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实现城乡联网、共建共享、一体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交通、物流、能源、通信、网络公用设施服务网络。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布局为重点,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服务机构。2014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中,涉及城乡一体化项目的就达7项,涵盖教育、卫生、污水处理、平安建设、公共交通服务等五大领域,总投资达20亿元。

这一年,我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市住建系统利用获得的中央补助资金2.04亿元、省级补助资金0.09亿元,从住房最困难、最急需的群众入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全市第一批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落实到户并开工建设,分期分批实施,农村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观、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卫生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也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一大助力。

这一年,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市大力开展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成功打造了以平桥区郝堂村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力、有产业支撑、有完善配套设施的美丽乡村;共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荐了7个美丽宜居小镇、12个美丽宜居村庄作为2014年河南省美丽宜居镇村的候选。

产业,支撑城乡一体化

走进信阳工业城城东办事处和谐社区产业加工园,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壮观的厂房、熠熠生辉的企业招牌。这个产业加工园是由和谐社区投资兴建的标准化厂房,建成后将厂房租赁给企业。“现在,有五丰家具、大地钢构等7家企业租赁厂房,光租金一年就能收百余万。”该产业加工园吕经理介绍,由于离家近,社区里已有70多个人在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拿到二三千元,多的能拿到四千元左右。这只是我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缩影。

城乡一体化,关键在缩小城乡差距、增收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有产业作支撑。采访过程中,不少基层干部也反映,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但要有产业支撑,还要加大投入,建设丰富城乡人民精神生活上的新家园。

这一年,我市突出产城一体,加快15个产业集聚区发展。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我市推动产城融合、城乡互动,提高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其中,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已签约企业53家,开工建设19家,涵盖从原辅材料生产供应到家居研发、制造、包装、展销、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带动了众多农民走上富裕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现已集聚电子信息企业86家,初步形成了智能通信终端、智能显示终端两大产业链条和智能手机产业园、伯皇IT产业园两大功能区,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通过鼓励和支持各县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主导产业,培育特色集群,做大做强县城,提升县域经济;通过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发展工业园区,鼓励引导乡镇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逐步把乡镇工业培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一年,我市坚持特色高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市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茶产业集群和特色养殖种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规模千亩以上的农业示范园区27个,总面积近40万亩;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业合作社达6036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80家;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茶基地发展到187万亩(不含固始)。平桥区郝堂村不仅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而且成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信阳,这颗希望之星,正在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一个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局面正在豫南大地逐步显现。

(压题照片:潢川县爱国康居新村 本报记者 秦 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