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不仅有生动鲜活的乡村元素,还能据此挖掘出沁人心脾的乡村文化,这正是钓鱼台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独到之处。一幅墙画、一行墨迹,这些让河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检查组的工作人员看后难忘。“这些久违的、朴素的乡村味道让我回忆起美丽的乡愁。”两个小时之后,一位走过省内多处美丽乡村的检查组成员笑称自己依然回味不已。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摒弃大拆大建,保持农村自然古朴、原汁原味的风貌,既注意保持原始乡村元素,又注重挖掘相契合的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罗山县北部平原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的钓鱼台村只是一个缩影。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罗山县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植物”、“一村一文化”,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要留住乡村元素、突出乡村特色、提升文化内涵、解决农民群众需要和健全农村居住功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随着古风平楼、美丽何家冲等美丽乡村日臻完善,文化气息各具特色,让人过目难忘。罗山县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探索,由此便可见一斑。

村庄文化在于乡味乡情,村民文化在乎文明乡风。罗山县美丽乡村的建设者清醒地认识到乡风文明对如今的村庄来说,主要是倡导与现代文化、现代生活相融合的生活方式。

据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罗山县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摒弃传统生活陋习,努力形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风尚。以“美丽乡村·文明新风·四进农家”活动为载体,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着力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凝聚力量。

返璞归真的文明乡风无疑更为持久、厚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源于乡村文化,乡村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对此,罗山县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明晰。县委书记许远福颇有见地地指出,建设美丽乡村,绝不仅仅是把破旧的房子修补、加固和完善,而是以此为平台,切实传承和保护好乡村文化,弘扬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乡村的“魂‘,美丽乡村建设离开这个”魂“,便会徒有其形而难以持续。

在铁铺镇蔡楼社区平楼组,“古风平楼”这个名号早已深入民心。何为古风?“既是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也是对乡规民约的尊重、恪守。”该镇党委书记廖伟如是向记者介绍。

在该村的文化广场,一面墙壁让人驻足深思。这是“清洁家园,美丽平楼”宣传墙。村支书手书的小楷工整、隽秀,书写着该村自我管理人员名单、村民商定的村规民约三字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四时农谚。

“平楼组,是宝地;将你我,来养育;建设好,新农村;本条规,要牢记……”白墙与小楷相得益彰,如此氛围下的道德、规约等便着上了一层庄重色彩,这种乡村文化让人心生敬畏,遵循便也顺理成章。

采访札记

美丽乡村 文化为魂

□赵恩烽 马依钒

时至今日,说是复归也好,或是建构也罢,恒久、厚重的乡村文化需要去伪存真、返璞归真。

不仅需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样的乡村面貌,也需要“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般的乡村情怀。罗山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自始至终对文化内涵的注重值得深思。

墙画上红日升起,炊烟袅袅,两个人,一前一后跨过乡间田垄,一行隽秀飘逸的手书毛笔字,稍不留神,便跳脱出来,烙在观者的心里。透过这些直观的乡村文化,看到的是乡味,感知的是乡愁。

白墙工楷,乡规民约,四时农谚,这是潜在的乡村文化,传递的是几近流失、亟待寻回的乡村文明传统和文化积淀。

的确,美丽乡村建设,文化自当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