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生化武器的现代恐怖袭击
1.1核武器袭击。1945年,美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以后,匆忙将仅有的两颗投向日本本土,炸毁了广岛、长崎两座城市,造成几十万人的伤亡。这是历史上核武器实战使用的唯一例子,它促使了日本提早投降。由于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核威慑上,中美俄英法等都具有相应的核威慑力量。伊拉克曾重视研发核生化武器,萨达姆把拥有核武器看作是充当阿拉伯世界盟主的重要资本,但由于海湾战争的爆发,其核武器研发才被迫停止。
1.2化学武器的袭击。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开始在中国战场上对中国军民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侵华日军将细菌研究“成果”广泛用于战争中,曾在我国20个省进行过细菌战。据统计,仅有据可查的就有27万无辜人民死于细菌战,军人的死亡人数还没有统计进去。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内发生了一起震惊全世界的毒气事件,造成12人死亡,约5500人中毒,1036人住院治疗。事件发生的当天,日本政府所在地及国会周边的几条地铁主干线被迫关闭,26个地铁站受到影响,东京交通陷入混乱。后来调查得知,发动恐怖袭击的人在东京地下铁三线共五列列车上使用沙林毒气,这是典型的化学武器恐怖事件。
1.3生物武器的袭击。2001年9月18日开始,在为期数周的时间里,美国人艾文斯先后将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导致五人死亡,17人被感染,这是现代典型的生物恐怖袭击。
四、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1.1核武器的防护。对核武器的防护,在广义上包括战时积极摧毁敌人的核设施,拦截、摧毁来袭的核导弹和飞机,按要求步署和配置部队;组织城市人口疏散;构筑防护工事;研制和使用防护装备;组织辐射侦察;组织抢救伤员。消除沾染,抢修被破坏的设施;采用医学手段防止或减轻核武器损伤。除采用军事手段摧毁敌人核力量的积极防御外,在各种防护措施中,以工事防护为主,工事防护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工事防护又以防冲击波为主,凡能防冲击波,一般也能防其它杀伤因素。在整个防护中医学防护是辅助性的,但它是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主要是预防放射损伤。
1.2化学武器的防护。(一)个人防护。首先要了解自己学习、工作或居住地周围的地形、地貌、工厂和单位,注意附近可能存在的毒物和危险品的种类,了解它们泄漏、爆炸、污染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有针对性地准备好防护器材、药物。了解和学会毒物和危险品泄漏、污染的判定方法,随时根据“听、嗅、看、侦”作出判断。一旦发现毒物和危险品泄漏和污染,先自救,采取全面防护措施,尽快撤离危险区,并进行消毒。(二)集体防护。1.组织撤离。救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进入现场必须穿着防护器材,控制毒物来源,组织群众疏散。尽快将中毒者救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襟,脱去污染衣帽,使毒物不再进入体内。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应立即供氧;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跳骤停,则进行胸外心脏按摩。2.进行消毒。毒物污染皮肤,要用温水或清水彻底冲洗,有条件可用弱酸性或弱碱性水冲洗,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毒物进入消化道,若中毒者神志清醒,可用压舌板刺激咽部及舌根引吐,反复进行。误服强酸或强碱中毒不宜引吐,应先洗胃,绝不能用强酸或强碱中和,可服牛奶和蛋清。
1.3生物武器的防护。受染后要抓紧时间,利用个人消毒包擦拭暴露的皮肤;利用战斗间隙,到洗消站进行洗消,消除服装、武器和车辆上的生物战剂;服用预防药物,补充接种疫苗,并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对污染区要及时标示范围,监视疫情,控制人员通行;发动广大军民对工事、住房、仓库和交通要道,进行消毒、杀虫和灭鼠。加强疫区管理,控制传染病向外传播,发现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人时,要尽快封锁疫区,组织好检疫工作,检疫时间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确定。传染病人原则上应就地隔离治疗,不作远距离后送,以防传播。
核生化武器是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我们要了解它们的原理和特点,面对突发事件会防护。同时,在和平年代,一定要禁止使用核生化武器,让社会更加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