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慧玲)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信阳为目标,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创绿”工作相结合,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全市共完成造林34.92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8.9%;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37.19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4.8%,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和市安排的六项林业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初步测算,201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143.17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

在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量的同时,各县区进一步加大了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建设质量标准进一步提升。如罗山、光山、新县、商城、浉河等山区县区,普遍采用机械化水平梯地整地,良种壮苗造林,连片开发,规模经营。茶叶大都是从福建购进的无性系苗木,油茶均为长林、湘林系列优良品种,杉木都是一级苗,而且均由专业队伍栽植。息县、潢川、淮滨等平原县,坚持水、田、林、渠、路综合治理,大规格园林苗木造林,优化了树种结构,提升了农田林网的景观效果。统计显示,全市造林规模300亩至500亩的林业工程128处,500亩至1000亩的林业工程32处,1000亩以上的17处,且有相当部分基地与前几年的基地连成一片,有的已形成万亩基地,如光山县槐店乡万亩油茶科技示范园、罗山县万亩环城生态示范园、潢川县万亩花木精品博览园等,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有效途径。各县区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荒山荒地造林,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了造林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在完成783.2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放在林权抵押贷款、林地流转和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深层次改革上,全市有6个县区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履行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林权抵押等管理职能。全市农民林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67家,入社社员超过4.87万户,产值超过11亿元,带动农户11.63万户,其中浉河港两潭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全市25个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河南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全市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135.8万亩,年产值突破35亿元,浉河区、光山县、商城县被命名为河南省“林下经济示范县”。全市已规范林权流转143.6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18.3%,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2.51亿元,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不断造绿增绿的基础上,我市还持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及定额管理制度,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毁林事件和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5052万元,全市近380万亩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远低于1‰的控制目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对杨树食叶害虫和美国白蛾无公害防治率均在90%以上,超过省定防控目标。全市森林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春季严打、追逃行动、天网行动等专项行动,共破获林业刑事案件50起,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63起,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