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基础条件、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分为环境整治型、清洁家园型、美丽乡村型、旅游目的地型等四种类型,各村庄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特色,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吹响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集结号”。
“集结号”吹响之后,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主要工作内容。按照重点突出、兼顾一般、分类建设的要求,重点抓好19个乡镇政府所在村和31个国道、省道、旅游路线及部分县级公路沿线共计60个县级试点村建设。对其中50个重点村,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实施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基础绿化、河塘清淤等建设工作,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休闲健身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并建立常态化的保洁机制。将其余10个试点村列为示范村,进一步加强公共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建设和管理实现功能性、美观性和生态性的有机结合。
彭新镇仁和村把建设环境整洁、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先后投资8万元,兴建水冲式卫生公厕120所,垃圾池30个。朱堂乡万河村在县财政先期投入只有5万元的情况下,撬动社会资金8.5万元,累计投入资金达30余万元,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山区“宜居乡村”。
处在S339、S219沿线的潘新镇、莽张镇、彭新镇、朱堂乡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切实加大沿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清洁家园”活动宣传单,切实提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开展清垃圾、清路障行动,并沿莽潘路、南信叶路、开武路新建了高标准垃圾池,聘请清洁工,健全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沿路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要从环境卫生整治入手,只有达到‘三无一规范’和‘一眼净’的要求,才能在此基础上建设美丽乡村。”市委农办李雪洋主任在罗山调研时说。
美丽乡村建设正作为一项“美丽事业”在全县蓬勃发展。2014年,罗山县财政投入4844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的同时,撬动社会资金,引导工商企业、农民企业家、在外成功人士回报家乡,参与建设。周党镇吊桥村北陈组胡争光积极出资出力回报家乡,陆续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开展硬化、绿化、美化,改造万方大塘,实施雨污分流,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朱堂乡白马村陈辉,回乡投资300余万元进行坑塘改造,建设文化长廊,实施老村改造。
罗山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让生活安逸、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美丽乡村梦渐渐成真。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像一幅幅恬静、朴素的山水田园画,一不小心,就闯入了你的眼帘和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