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霍小光 蔡玉高 蒋 芳)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公祭鼎揭幕。站在总书记身旁的,是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和13岁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阮泽宇。
在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为什么是夏淑琴作为代表揭幕国家公祭鼎?
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队日本兵闯进她位于新路口5号的家中,转瞬之间,九口之家就剩下了8岁的她和4岁的妹妹。
夏淑琴回忆道,姐妹俩靠家里仅剩的炒米、锅巴活了下来,14天后才被收养。
冥冥之中有天意,不幸的夏淑琴被历史选中。时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以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记录下了日军疯狂屠城的情景。片中,马吉牧师也拍下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夏淑琴等人当年的镜头,使得她们也都凭借这部纪录片,成为不容置疑的历史见证人。
因“经历了磨难并为历史作证”,12月9日,85岁的夏淑琴获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她是第二个获得这一奖项的幸存者。
赴日证言、与日本右翼打官司,一辈子都很坚强的夏淑琴,在13日的公祭仪式上却有些难抑自己的情绪。她告诉记者:“想到要参加公祭仪式,昨晚我就一直睡不着,真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动过。”
“国家强大了,百姓再也不遭苦了。”夏淑琴感慨地表示,“国家举行公祭仪式,是对死难亲人、同胞最好的慰藉,希望后辈们都能记住历史,坚决不能让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