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十年记者生涯,我深深地认识到,基层记者具备民生情怀,应该扮演好三种角色: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引领社会思潮的风向标、弱势群体的坚强后盾。

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记者只有善当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对基层记者而言,第一时间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陪同领导调研,是家常便饭。这种时事新闻、政务新闻要体现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切忌泛泛而谈,否则就失去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息县每月例行召开的县政府常务会议,按照常规报道群众不爱看,政府也不大满意,怎么办?我们就从中挑选出最重要的部分详细报道,近期政府将整修哪几条背街小巷?新打几眼深井?护城河护栏破损如何修复?等等。宣传报道这些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群众反响很好,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务实为民的情怀。

随同领导下乡调研工作,记者同样要善于发现。一次,记者随县委书记看望慰问留守儿童。面对一双双和苏明娟一样的明亮眼睛,书记讲起了儿时的求学故事,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对此我很快写了一篇现场新闻《孩子别哭,有党和政府你并不孤独》。新闻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党委、政府亲民爱民的形象得到彰显。

做引领社会思潮的风向标

记者要有一双慧眼,善于从错综复杂、纷纷扰扰的社会现象中拨云见日,分辨是非,做正义的使者和引领社会思潮的风向标。

信访问题是个棘手的问题。有的人,为了私利不惜与人大打出手,酿成悲剧,悔恨晚矣;有的人,为了贪念,在上访路上固执行走,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垂垂老矣;有的人,一味追求所谓的“正当权益”,走进死胡同,难以回头。在领导干部接访活动中,记者就见过这样的人。这种新闻报道决不能有失偏颇,记者运用摄像机和手中的笔,结合具体案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警示于人,既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又为党委、政府分了忧。

去年,息县在全县评选首届十大孝亲模范。为完成人物短片的采访,我提前做了很多功课。进入新闻现场后,我跟随采访对象的脚步,慢慢体会他们的苦乐酸甜。采访对象也慢慢理解了记者,他们掏心窝子的话,流露出最真实、最打动人心的情感。

在今年息县首届十大孝亲模范颁奖典礼上,他们的事迹展播感动了与会人员,感动了息州父老,真善美得以弘扬,正能量得以汇聚。

做弱势群体的坚强后盾

为采访十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丈夫的息县农业局退休职工王平伟,我放弃双休日。几天的跟踪采访中,我的眼泪没有干过,《“只要老万活着,这个家就是一个完整的家”》通讯报道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王平伟先后被评为信阳市首届道德模范、“河南好人”。

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多年的采访道路上,我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每当我用手中的摄像机和笔记录下他们的坚强和美丽的时候,都会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去年秋季的一天,我听说一个女中学生为了反抗歹徒的侵犯,不惜从二楼跳下,导致下半身瘫痪,家人无力医治。女孩今后怎么办?我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几经周折,找到了孩子的家人。通过深入了解,我终于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迅速采访报道。该条新闻播出后,市民纷纷向她施以援手,女孩获得了重生的勇气和希望。而我,也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感到骄傲和自豪!

由此我想到:践行群众路线,不仅仅限于党员干部,基层新闻记者也应该自觉践行。我们要多倾注一些民生情怀,把笔头镜头对准群众,这不仅是坚持“三贴近”“走转改”的具体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

(作者单位:息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