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浉 宣)近年来,浉河区不断加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和教育,提升城市品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政府投入,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项目。该区建成了新闻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中心,开播了浉河电视,创办了《信阳文学》、《浉河时报》,重修了千佛塔,再造了龟山亭、琵琶台,新建了音乐厅与舞蹈排练厅,区财政每年还拿出资金120万元对音乐厅、舞蹈排练厅实行免费开放。该区还规划修建明朝著名武将冯镐墓,与明朝大文学家何景明墓园形成一文一武历史文化景点,并成功申报了南山嘴文化遗址修整项目。
注重多元投入,建设了一批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该区采取政府投一点、村委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方式,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122家,将价值200多万元的图书、电脑、娱乐设施充实到村;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个、街道文化活动室13个;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157个;建立了农村电影放映站,组建放映队5个。同时,加大民间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打造了信阳书画院和何家安美术馆等书画文化产业和文新“三园”等文化旅游产业。
强化多方合作,建设了一批基层文化队伍。该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组建白领乐园、舞蹈队、锣鼓队等业余文艺团体15个,培训各类文艺骨干500多名。区文化部门开展的送科技、送文艺、送歌舞、送戏曲“四下乡”活动实现常态化,满足了城乡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区业余文艺团体积极开展各种演出活动,年演出场次在500场以上。
如今,“大美浉河广场舞”、“舞台艺术送农民”、“电影送农民”等活动在让群众感受到文化愉悦的同时,也密切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茶乡儿女传承创新、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