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亮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要求全党要树立问题导向,积极解决问题。他在2014年9月17日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既有近忧又有远虑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指导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科学论述。

问题就是拦路虎,而解决问题就是搬掉“拦路虎”,就是推动发展。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必须树立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勇于和善于解决问题。习近平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说明时,40多次提到“问题”一词,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当前,改革、发展、稳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而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必须及时有效破解和消化。这些问题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的。改革的动因缘自问题,改革的方向取决于问题,改革的成果由解决问题的力度和成效来检验,而只有深化了改革,解决了问题,社会才会和谐稳定,经济才会健康发展,人民才会安居乐业。

解决问题,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社会生活中,矛盾和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个干部特别是担负主政一方责任的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预见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提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加强同基层百姓的沟通联系,真心实意践行群众路线,在人民大众中吸氧气、接地气,从而练就一双慧眼,能够及早洞察工作、生活、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萌芽、问题苗头,确保在矛盾问题出现后成竹在胸、沉着应对、正确引导、趋利避害,不至于手忙脚乱、失去方寸,无所作为。其次,解决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不能回避,如果说能否及时发现问题是水平和能力范畴的话,那么,是否敢于正视问题则是态度和作风问题。正确的态度是对于一切矛盾和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不畏惧,勇于直面问题,知难而进。再次要善于解决问题,只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还不够,最终是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复杂的问题中找出主要问题,在主要问题中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主要症结,从而做到明察秋毫,见微知著,果断处置、有效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事实确实如此,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国共合作、第一次、第二次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一个时期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另一个时期的矛盾和问题又出现了,又需要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回顾党成立以来90多年所走过的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等几代党中央领导核心,都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高屋建瓴之智、摧枯拉朽之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问题,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历史就是这样,总是在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今天,当中华民族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时,许多新常态需要我们去适应,新任务需要我们去担当,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也是矛盾凸现期、问题叠加期,当此之时,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缺乏问题导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方法,改革就不可能顺利走过深水区,发展也必然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