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徐长地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种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种,就是我们头顶上浩瀚的星空。”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如是说。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首经典老歌,这句朴素话语,道出了无数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愫。

不久前,来自信阳潢川县的青年农民胡阳海、黄春刚,在青岛勇斗歹徒、身负重伤,两个小伙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豫鲁两地人民,也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信阳这一道德高地的关注。大别山脚下的老区信阳,这块承载着无数荣光、感动着一代代后人的红色土地,在新时代的今天,又诞生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平民英雄”,涌现出一幕幕凡人善举、英雄壮举,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感动。

魏青刚,一位普通农民工。2005年8月8日,青岛海边,巨浪将岸边一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入,一次、两次、三次,与10多米高的巨浪搏斗了40分钟终于将人救起。魏青刚的英勇事迹感动了青岛、感动了中原、感动了中国,成为当年“感动中国”榜首人物。

黄久生,小时靠村邻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养大,从农民成长为中建七局的项目经理。他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义务担负起了家乡双柳树镇680多位老人的衣食住行,为老人养老送终。从1990年起,每逢年节,他为老人们送去衣服、米、面、肉、油还有现金,20多年来从未间断。

李守禄,一位有着侠肝义胆、古道热肠的信阳汉子,在京打工期间跳入河中勇救落水儿童,冲入火海救出一对母女自己却被烧伤,多年默默无闻坚持做义工,他的事迹感动了整个北京城。

还有为邻居义务修房意外摔伤致瘫,又继续用自己的专长帮助他人的大学生范显良;几十年如一日谦和低调、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永葆平民本色的名将之子许光;每天步行10公里走遍城市角角落落,为改善城市环境奔走的“守望城市”老人李定洲;13年里自费2000多元寄出上千封信件,把拾到的身份证等寄还失主的“信使老人”邱胜华;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丈夫3700多个日夜的可敬女工王平伟;独自一人坚守一所小学,每天用渡船接送学生,32年来用坏了8条船的乡村教师李化勇;忍痛无偿捐献遇难儿子器官,救了3个人,被称为“潢川一家人,感动诸暨一座城”的逝者张晓龙和他父母:“诚”字当头,坚持欠账还钱、卖房抵债的包工头陈万德……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好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善举,在豫南大地筑起了一座“道德高地“,树立起“信阳好人”的整体群像。

一个好人带出一批好人,一批好人影响一个社会。不断涌现的“信阳好人”,让社会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也在每个信阳人心中播下了崇德向善的种子。近年来,“信阳好人”呈现井喷之势,涌现出宁愿支付高额利息也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刘德兵,勇救十多位乘客的见义勇为好人张雷,常年悉心照顾6位家人并带着公公和儿女改嫁的田德勤,情系孤寡老人的赵国群、岳得珍等众多典型人物,十多位‘信阳好人”荣登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力量,树立了精神的标杆。“信阳好人”成为信阳城市文明的一个灼目品牌,成为信阳社会建设的一笔宝贵财富。

出身平民、来自基层,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宽厚诚信、敢于担当,侠肝义胆、见义勇为。这些平民英雄身上体现出的道德情操,是信阳乐善好施的民风积淀和古道热肠的历史传承,是信阳道德建设绽放的硕果。正是这种崇德向善的力量,让“信阳好人”渐成群体,源源不断地释放和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信阳好人”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南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络媒体的高度关注。河南《东方今报》更是浓墨重彩,以8个整版的篇幅,深度解读“信阳好人”群体现象,诠释“信阳好人”的价值观。众多媒体的持续关注,在中原大地引发了对“新信阳人”的热烈讨论,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信阳好人”群体现象。

“信阳好人”群体体现出的高尚情操,不仅仅是社会的正能量,更成为当今社会的道德坐标,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追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这些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平凡百姓、平民英雄,用真情照亮社会,用善举温暖人心,用精神感召世人,他们如同火炬照亮着信阳大地,照亮着这个时代的星空,引领着我们精神前行的方向。

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他们平凡的名字,记住他们不平凡的故事,记住他们的坚持、坚守和坚强,记住他们的肝胆、勇毅和大爱。

让道德的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心灵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