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生态文明不仅表现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上,也表现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状态上。生态文明时代的资源环境价值应按其保护生态与保障发展的功效不同,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二者对立统一于资源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态价值,开发资源则体现为生产力价值,只有在二者同时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是信阳的明显优势,但我市的环境保护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降低环境准入门槛;个别企业偷排漏放、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三废”治理率偏低;少数村民随意挖山填水、毁坏城市周边原始自然生态;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挤压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城区空气粉尘增多、汽车尾气污染加重、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不能到位等等。对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整治力度明显加大:先是下发治理淘汰燃煤锅炉方案,对全市不达标燃煤锅炉或拆除或整改;随后对30000多辆排放不达标的车辆进行了公告,加大对黄标车的治理淘汰力度,加强对机动车排污的防治力度;紧接着,又下发了《信阳市治理城市扬尘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关于信阳市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范围的通告》。所有这些,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蓝天碧水,呵护我们的生态优势不受破坏。
在尽享保护所带来的生态红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缓合理开发利用的脚步,毕竟,生态价值对于信阳来说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目标。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令人瞩目的发展空间。我们没有理由手捧金饭碗,却到处要饭吃!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近年来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我市发挥规划调控作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呈现出发展与生态融为一体的喜人景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无论是在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都可圈可点。我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道路,但在很多方面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探索、去开发。
对于生态优势,我们一边要保护,一边要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用水量,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大力培植发展第三产业,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形成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良性互动。要围绕山水人文资源,努力打造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和知名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要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物流园区,带动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此外,对茶叶等传统特色产业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做到保护生态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双促双赢。
总之,只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并能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我市在建设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良好、城市优美洁净的生态宜居城市的道路上,一定能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