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地税部门是经济执法部门,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动地税事业健康发展,化解征纳矛盾,提高税收征管质效,是摆在地税干部面前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研究和规范执行:
增强法治思维,积极组织税收收入
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是地税部门的天职,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提高地税干部在组织税收收入工作中的法治意识。
一要大力发展地方税源。税源是地税收入的源泉,作为地税部门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建议,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扶植地方税源,树立“任务服务政策、收入依赖税源”观念,明确有税源完不成任务是失职的思想,解除税务干部的思想顾虑,依法组织税收收入。
二要对现有税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纳税人税源档案,实行对固定税源进行登记造册、监控管理,对非固定税源进行纳税评估,实行跟踪管理,把固定税源和非固定税源与税收收入计划进行对比,分析税源与计划的增减因素,进行税收收入完成的风险评估,研究对策,加强考核。
三要坚决执行地税组织收入原则,自觉做到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不允许寅吃卯粮,不转引税款和虚收空转等,严肃征收纪律,违纪必查,严肃处理。
增强法治思维,强化税收征收管理
税收管理是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的有效举措。目前,税收征管工作得到有效控管,税收征管质效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税收征管工作也面临严峻的考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核定、行政审批、税种行业管理、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等风险依然存在,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要严格执行《征管法》及有关规章制度,规避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核定、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环节的风险,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按程序办事。
二要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三要加强税种和行业的税收管理。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实行税种管理,对饮食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实行行业管理。对个体工商业户按照“个人申报、典型调查、核定税款、张榜公布、自行缴纳”的程序,进行管理,强化典型调查和起征点临界点调查工作,执行政策,公平税负。对账务健全的纳税人,实行查账征收,对账务不健全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在纳税人中开展分类管理,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增强法治思维,不断提高地税干部素质
地税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地税队伍的健康发展,地税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地税工作的水平和工作成效。地税干部的法治思维决定地税部门的执法水平。
一是强化学习,提升素质。加强地税干部队伍建设,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及实施细则,用制度去规范约束地税干部的行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管理地税干部,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做到按程序依法办事。
二是采取措施,鼓励学习。在学习方面,要结合实际,制定长期(一年)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加强考核。在地税干部培训方面,要注重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结合,专业和综合结合,鼓励和奖励地税干部积极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评估师、律师等专业人才考试,加强高学历人才的培训和使用,激励地税干部参加在职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重视人才,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在地税干部的选拔使用方面,严格按照《干部选拔条例》的要求,制订方案,按照程序,综合考核,张榜公示,接受监督,用选拔干部的措施,增强“人才兴税”意识,调动地税干部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