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幸福是什么?是有钱?有车?有豪宅?当你被这些功利的幸福观遮蔽双眼的时候,内心是否会时常感到空虚?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辛苦生活着的平凡人,他们的生活或许能给出一个不一样的有关幸福的定义。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平凡人的幸福生活》系列报道,展示平凡人的别样幸福。
□本报记者 刘 翔
见习记者 张馨月
黄昏时分,在信阳的街头巷尾都会有一些卖包子和馒头的小车摊,但其中有一个馒头摊却有些特别,因为在近4年的时间里,每天都有一个小女孩在这个小车摊边上写作业。这个小摊的摊主是个姓李的大姐,旁边写作业的女孩正是她的女儿。李大姐生意很好,短短一个半小时,大筛子里的包子和馒头就都卖光了。
虽然艰难,却心怀感恩。李大姐来自息县,丈夫是光山人,他们一家住在解放路一处废旧的房屋里,虽然破旧却并不脏乱。2006年李大姐丈夫患脑出血花去了近5万元医疗费,2010年她自己又患了乳腺癌,通过合作社医保报销了一半的费用,北京的医院也减免了一些医疗费,但是夫妻俩治病的花费还是用光了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的所有积蓄。现在丈夫在外骑三轮车载人挣钱,她白天在家干活,傍晚出来卖馒头。李大姐说政府和社会已经替她承担了那么多医疗费用,自己虽然难一点也要自食其力,不能给社会增加负担。
虽然贫穷,却教女有方。提到女儿,李大姐脸上露出无奈又欣慰的神色:“女儿年纪太小了,平时他爸不在家,她一个人在屋子里待着害怕,这才跟着我的摊儿写作业,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经4年了。”女儿学习成绩好,这是让李大姐尤其骄傲的。虽然平时吃着粗茶淡饭,仅够糊口,李大姐偶尔也会给孩子买一本书看。李大姐说:“我爱孩子,但从来不惯孩子,我会让她自己拿钱上街买菜,让她自己去适应和感受这个社会,人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养活自己,特别是女孩,只有经济独立,人格才能独立。我自己身体也不好,我想教会她更多的道理,我怕我不能一直陪着她……”
李大姐很知足,她有一个心愿,那就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尽快给家里攒下些钱,供女儿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