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征 曹新俊 文/图
洗澡热水“太阳能”,绿化用水“天上来”。如今,绿色建筑的生活理念正走进市民的生活。绿色建筑是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全过程的系统工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材料的生产、运输,楼房的设计、建造,到后期的维护,整个过程都要真正做到“四节(节水、节电、节能、节材)一环保”。
2012年,财政部、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2014年,我省着手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开展省级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出台《河南省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实施方案》,设立“绿色建筑创新奖”……近年来,我市住建部门积极推广珍珠岩外墙外保温系统、绿色建筑及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目前建筑节能执行率、实施率均达100%,全市建筑节能行业正朝着科技化方向发展。据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省内多数住宅建筑都使用绿色建材,住宅内的排给水循环系统及周边的交通环境等也是绿色建筑的评判标准。
最近,欣闻信阳正商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红河谷项目的建筑节能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绿地率等达到相关标准,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走进红河谷小区,记者看到,小区中央一处喷泉,蔚为壮观。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小区的绿化,我们建设了几处窨井,专门用来收集雨水,集纳灌入喷泉池。可以说,喷泉用水天上来!单从排给水设计来说,中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都是绿色建筑需要考虑的。我们也是一点点地尝试革新。”站在半山坡上,极目四周,记者发现,该项目充分利用坡地地形,在规划上依势而建多层、高层,建筑与景观错落有致,最大化利用了太阳能资源,确保每家每户都能沐浴到阳光;小区林荫道上全部铺设环保吸水砖,每栋楼墙体还采用珍珠岩外墙外保温材料,路灯大多采用太阳能,节约了公共资源;消防通道上的排水、窨井盖板周边一律用黄色荧光粉勾勒;小区周边围栏下青草地上,矮丛玫瑰均匀分布其间;小区建设了立体停车场,大大节约了空间。这一切都彰显了温馨。
市住建部门负责同志指出:“眼下,绿色和节能,对于建筑企业往往只作为一个选择,如果能当作一种新要求可能会带来质变。但企业的自觉意识,还需要配套的规划及激励机制。”对房产链上的企业来说,绿色建筑的兴起不仅是带来环境的改变,更多的是经济效益。绿色建筑产业对GDP增长和就业有着巨大带动作用。据测算,如果绿色建筑为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水平而投入每1万元增量成本,将会平均增加万余元的产值。现在,定位于绿色建筑的运营商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逐步成长起来了。
建筑,既是城市发展的载体,也是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洗澡热水“太阳能”,绿化用水“天上来”,这种环保又增值的节能“绿房子”乃大势所趋。市住建局负责同志介绍:“目前绿色建筑的整体开发技术已成熟,省政府今年将推出一批绿色保障性住房,让更多的群众体会到绿色住宅的实惠,也希望以此为示范引导民间商业住宅绿色化。”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要途径,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城乡发展的整体水平。市住建局负责同志满怀信心:我市建材市场大、发展前景广,绿色建筑将有效激活节能建材制造及服务等相关产业,加上政策激励,可望拉动绿色建筑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