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会上,当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用英语讲话时,陈潭秋听得很出神,并不时给坐在旁边的董必武转译讲话的内容。会议最后一天,在讨论对待孙中山的态度问题时,代表们发生了争论,陈潭秋主张应将北洋军阀政府与孙中山所领导的南方政府区别对待。多数代表赞同他的见解,会议确定了如下方针:“一般的对孙文学说,应有批评的、有区别的对待。但他个别的实际上进步的行动应拥护,采取党外形式的合作。”

1921年11月,陈潭秋带着中共一大的精神回家乡黄冈,召集陈策楼、八斗湾两地的党员成立了陈策楼、八斗湾两个党小组,分别由肖人鹄、胡亮寅任组长。1922年春,根据形势的需要,按照陈潭秋的指示,这两个党小组先后发展成为两个党支部,即陈策楼党支部、八斗湾党支部,由陈学渭、胡亮寅分别担任支部书记。陈策楼、八斗湾党支部的创立,是鄂东地区开天辟地的大事,它开创了鄂东历史的新纪元。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黄冈人民迅速投身于大革命的热潮之中,黄冈“农民运动,发展甚速……尤开湖北农运之先河”。当时被赞誉为“赤色满县,生气勃勃”。而黄冈这种如火如荼革命浪潮的中心“就是陈潭秋的家乡陈策楼和八斗湾”。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新军阀极力摧残大别山革命势力,曾在一个报告中说:“查黄冈县党部在秘密时期设在陈策楼地方,向由陈防武、陈学谓、陈耀寰、胡燮、吴履松、魏梦龄等所主持。陈等因共产党重要人物陈潭秋的关系,得以加入共产党,组织秘密党团,无论任何会议,该党之主张,均能通过……”

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了“二七”大罢工,陈潭秋是组织者之一。事后遭通缉,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

1924年秋,陈潭秋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负领导。1927年7月,陈潭秋因身份暴露转赴江西任省委书记,秘密配合南昌起义。

1928年秋,陈潭秋调任顺直省委(北方局)任组织部长。1929年4月,陈潭秋到邢台开辟工作,组建了中共邢台中心县委,传达了中共六大精神,邢台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1930年,陈潭秋到沈阳任满洲省委书记,在哈尔滨布置工作时被捕并受刑,坚贞不屈,未暴露身份,关押两年后获释。

1933年初夏,陈潭秋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府粮食委员(即粮食部长)。红军长征后,陈潭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江西分局组织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捕。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整理:孙 伟 董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