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揭开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
新的历史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要担当起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使命,必须努力培养全社会的法治信仰,让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让法治精神融入民族精神,让法治信仰成为民族信仰。
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要在实践基础上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并举,使法律真正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立法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引领新发展;发挥法律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确保重大改革都于法有据。
要着力培养全体公民的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信仰的形成要件。培养法治思维,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要增强全体公民法治意识,把法律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基本准则;要学会从法律视角分清是非,明确权利义务;要坚持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要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模范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法治的关键环节。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只有当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模范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真诚信仰法治,才能够坚定全体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提升人们对法治的信心。
要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是形成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立法和司法工作,不断扩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事项的公开范围,积极搭建公众有效参与法治建设的制度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加顺畅的渠道、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让公众意见建议得到更加充分自由的表达。
要努力保证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司法机关的神圣职责。要做到公正司法,必须恪守司法职业良知,秉公办案,刚正不阿;必须推进严格司法,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着手,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只要始终坚定法治信心,坚守法治信仰,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一定能够到达,法治中国的美好理想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