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靖

“生态环境是信阳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必须倍加呵护。”市委、市政府不但是这样讲的,更是这样做的。打响蓝天保卫战、防治水污染、建设美丽乡村……解决损害百姓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信阳的生态优势日益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喝彩。

守护绿水青山,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命题。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绝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信阳决策者作出的承诺。如今,白鹭飞回、董家河再现桃花水母、信阳连续六年获得“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这样的成绩便是信阳人守护绿水青山最生动的诠释。

守护绿水青山,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左右经济发展的进程,更关乎百姓的幸福指数。每天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喝着洁净的自来水、吃上无公害粮食和果蔬,这便是百姓幸福生活最真切的感受。向污染宣战,打造宜居之城,就是对信阳市百姓的幸福负责。

守护绿水青山,更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攻坚战。尽管重点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进展,但与“十二五”计划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水污染虽趋于下降,但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等排放量明显上升,市区八条内河、县区内淮河各级支流水体仍有污染比较严重的流段,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村面临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信阳正处于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关键时期,百姓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面对治理污染这项“民生工程”,身处其中每一位信阳人,都应该积极配合和参与到政府的环境综合治理中来,而不只是让政府来唱独角戏。唯有全民支持和参与,我们才能守护好家园的碧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