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 旭 见习记者 张馨月

罗山有一个“怪”人。

她从医20多年,却常常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成为一名特殊的环卫工。

她坚持13年不放炮,甚至与女儿约好,将来为女儿办一场不放炮的简约婚礼。

她看到别人使用塑料袋,就会上前不厌其烦地说明使用塑料袋的种种害处,劝说别人拒绝白色污染。

两年前,看到美丽的白鹭,她就再也放心不下,专门组织了一个巡护队。

她,就是罗山县妇幼保健院医生、罗山社工协会会长卢元荣。年轻的社工们都亲切地叫她“卢姨”。

执着地“不放炮”

10月31日上午,记者在罗山县妇幼保健院见到卢元荣的时候,她正在认真工作。只见她眼神明亮,笑容可掬,做事有条不紊,待人热情周到。提起坚持“不放炮”,卢医生说:“这是应该的,为了一方干净整洁,我只是尽了我的义务。”在她看来,攀比放炮,既浪费又污染。然而,自己做到容易,怎样号召大家也做到,确实让她犯难。

卢元荣坦诚地说:“第一次张开嘴去劝说别人,内心经历了很多挣扎,怕受冷脸,怕被嫌弃,可我还是要去尝试。”

第一次开口沟通便获成功,她内心激动无比。为了检验自己的劝说效果,她还曾悄悄地去观察,发现被劝说的几个人家果然在小年那天没有放炮,让她很受鼓舞。

渐渐地,她开始带动有共同志向的同伴,逢人就宣传放炮的种种害处,还在罗山的各大广场做公益宣传,呼吁大家:“不攀比,不炫富,请自觉减少燃放或不燃放烟花爆竹。”

限塑我有责

走进卢元荣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院子里堆得高高的纸箱,这些纸箱中装着8000个柳编篮子,是她自掏腰包买的。她热情地向我们讲述想在菜市场设置一个菜篮子租赁点的设想,不收租金只收押金,免费出租菜篮子,让大家少用塑料袋。她说:“我一想到百年之后,我们这片土地到处都是塑料袋,心里就难受。”

工作之余,无论晴天雨天,卢元荣及社工协会的同伴们都会在各大超市门口免费发放棉布袋,宣传塑料袋难以分解,将给地球带来的危害。

“虽然我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还是愿意用执着的态度,一点一点去影响大家,我相信一定会有作用的。”卢元荣说。

执着的护鸟人

罗山西城那片美丽的水杉林,成了白鹭的家。

然而,曾几何时,白鹭却面临着人类的威胁。

这里成了卢元荣和她的巡护队员们的新阵地。他们经常清理白鹭林里的垃圾,劝说村民不要在白鹭林边种田,喷洒的农药可能会毒害白鹭,甚至阻止开发商将楼房建在白鹭林旁。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这片白鹭林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被纳入了联合国淮河源生态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项目。

从倡导不放炮、少使用塑料袋到保护白鹭,卢元荣努力将一个人的呼喊变成了越来越多人的行动。在百度搜索罗山吧,有一个叫“君行将欲晓”的吧主正是卢元荣,一个个帖子记载了这些年罗山社工协会一点一滴的努力。现在罗山社工协会成员已有近400人。卢元荣说:“一切由小到大,从无到有,虽然有困难,我要一直坚持下去,一切还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