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裴娅晖 刘 浩)10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继收尾,但息县持续保持狠刹“四风”态势,通过继续加强思想作风、亲民作风和务实作风建设,使全县党员干部在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良好作风落地生根。

学习教育持续深入,为思想作风补足“精神之钙”。针对整改清单中的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息县继续深入抓好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季度党课,强化宗旨意识,树牢群众观念。目前,各个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授课,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和集中研讨20余次。

服务群众持续用心,为亲民作风培育“肥沃土壤”。针对群众提出的干部主动服务少、坐等上门多的现实状况,息县多措并举用心整改,一是设立“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调研笔记”台账,党员干部改过去的“被动知事”为现在的“主动找事”,每周到基层不少于2次,边听取意见边解决问题;二是在各乡镇(办事处)的醒目位置设置“岗位职责牌”,明确乡镇班子成员及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不仅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而且也督促了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

真抓实改持续用力,为务实作风提供制度保障。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结束时存在的“闯完关”、“考完试”的思想,息县狠抓整改事项的落实工作,并把成功做法经验化,形成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为务实作风的养成提供制度保障。其中,制定并完善了领导干部调研制度、重大事项督查督办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健全了干部作风问题问责办法,将遵守工作纪律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本报讯(虞 静 钱洪波 聂建武)近日,新县田铺乡陶冲村边店村民组400多名群众笑逐颜开,他们期盼多年的致富路终于通车了。

“说起九宋陶,人人把头摇;说起陶宋九,山山无路走。”这首广为流传的民谣如实反映了田铺乡九里、宋畈、陶冲三村群众出行的艰难。为破解当地群众出行难题,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多年来,新县想方设法筹资架桥修路,改善山区交通状况。今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县将陶冲村部至边店村道路作为2014年以工代赈项目重点申报,争取项目资金44万元,新修四级水泥路2公里,彻底解决了陶冲村400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其实,这只是新县推进村组道路畅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借力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将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政府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村组公路建设。

田铺乡塘畈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整合扶贫开发资金与个人捐资,实施高山村民组道路整修工程,村组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路基平整,2.2公里村组公路硬化工程已于8月上旬顺利完工。郭家河乡湾店村积极争取县相关部门支持,推进胡畈村民组道路畅通工程,提前实现了竣工通行,彻底改变路面坑坑洼洼、扬尘四起状况。

借力民生好政策,崎岖山道变通途。如今的新县,一条条连心路修到群众家门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逐步成为乡村交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