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见习记者 丁桂玲

10月27日,市委书记郭瑞民在全市第四十四次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攻坚督导协调例会上强调要想方设法解决好企业用工问题。11月5日,记者通过走访得知,平桥区产业集聚区目前用工稳定,让来这里投资的企业不用为招工难发愁了。

强化责任抓起来

据平桥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局局长马庆君介绍,为了保证完成招工任务,平桥区采取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相互配合的方法开展招工工作。平桥区成立了招工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亲自抓,组织部长具体抓,产业集聚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招商局、交通局、团委、妇联等十几个部门参加,按照职能分工,齐抓共管。领导小组细化职责,夯实责任,开展招工和各项优惠政策的督查、督办、考核。同时,还成立乡镇招工工作领导小组,以此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齐抓招工的格局。

“为了做好招工工作,我们在招工之前曾对全区的劳动力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全区共选配调查员2000多名,深入到全区各乡镇,逐村逐组入户调查,成功收录了年龄在18周岁至50周岁的人力资源28.3万人的求职信息,为‘亲情招工’奠定了扎实基础。”马庆君补充道。

想方设法招进来

“我们就是用‘筑巢引凤’的理念来办职业教育,工厂还没建成,政府已经为企业量身招聘一批工人在职教基地培训,生产线一建好就可投产。”马庆君介绍说。

“我是通过亲戚介绍来的,我的亲戚在电视上看到了招工信息,找到了工作,感觉还不错,就介绍我来了。”现年43岁,家住东双河的岳女士对记者说,岳女士在产业集聚区工作已经1年多了,目前是豪客礼服厂的一名员工。

为了宣传平桥产业集聚区,及时填补企业用工缺口,平桥区多渠道发布了海量的招工信息:在弘运、信运汽车站设立工作站和大型宣传牌,到周边县区外出务工从事服装人员比较扎堆的乡镇开展宣传,通过区电视台、网站、报纸、广场电子屏等媒介介绍区内企业和用工情况,印制3万份重点企业用工信息册子,进乡入村宣传。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使企业用工信息家喻户晓。

此外,平桥区还成立了招工服务中心。一方面收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另一方面为求职者登记求职信息,同时,协调、督导全区招工情况。招工服务中心的成立,搭建了求职者和企业之间的供需平台,实现了求职者与企业用工的有效对接。

“我们的招聘是常态化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平桥区为了补充用工缺口,帮助就业,每月的第一个周六都会在平桥世纪广场举行就业招聘会,形成了“招聘集市”,使就业招聘会常态化、制度化。今年以来,在各乡镇、办事处举办了50多场现场招聘会,发放宣传单近10万份,发放《信阳市平桥区重点企业用工信息》2万份,发布用工信息15万余条,现场咨询12000余人次,累计求职登记5766人,送入企业入职人数3000余人。这些工人有50%是外出就业返乡农民工,基本满足了产业聚集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荒。

培训方法活起来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门。平桥区成立的河南省首家县(区)级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整合了教育体育局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职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就业培训、劳动保障管理服务、劳务及涉外劳动服务职能。为了提高企业新进员工的素质,平桥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局实行免费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一是介绍平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企业发展前景,了解当地就业优势,稳定他们的思想,促使他们就近就地就业;二是劳动法规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四是进行军训,把企业新进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军训,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培训,有效促进他们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换。同时,为方便企业和工人,培训部门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主动服务、贴身服务,下企业,进车间,把培训送到工人身边。这样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培训,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让企业在生产流水线上教学,员工一边培训一边拿工资。

如今,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平桥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平桥区找到的突破口是免费职业教育,此举大大提高了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实现群众有活儿干、企业有工人、政府有收益。平桥职业教育发展改变了过去职业教育中重视应试升学、以培训为主的职教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真心实意留下来

平桥区政府为了提高员工稳定性,督促企业逐步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缴纳“五险一金”,丰富企业文化,积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并在平桥产业集聚区启建学校、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着力解决工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及子女上学的难题。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切实为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厂里的工作人员不少是返乡的年轻人,也经历过沿海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的提议说产业集聚区内没有网吧,我们就引进了两家网吧。此外我们还修建了广场,下班后一些女员工可以跳跳广场舞,在家就业和大城市是一样的。再比如,以前公交1路车的终点站是平桥电厂,后来经过区里协调,延长了线路,沟通了产业集聚区和城区的生活,交通方便多了,工人们也愿意到这里来上班了。”谈起平桥产业集聚区近年来的变化,相关负责人打开了话匣子。

待遇提高了,离家近了,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既挣钱又顾家”的思想使大批务工者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并稳定下来。“钱多钱少倒无所谓,关键是在家人身边,安心,并且我对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是比较满意的。”曾在深圳服装厂工作过6年,1年前通过网络招聘来到产业集聚区工作的周维莉对记者说。

由于平桥产业集聚区良好的用工条件,不少已经在外地务工过很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熟练工选择回乡就业,并通过他们的口碑相传,形成了良性循环。

政府真心帮、企业真心办、工人真心干,平桥区通过“三心”,打造了良好的用人和留人环境,使工人真正能够“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下”,促进了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

□记者点评

以人为本解决“招工难”

□赵 锐

近年来,企业频频遭遇“招工难”的困境,人手短缺制约了企业发展,也影响到经济增长大局。河南省虽然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一,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如沿海,成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动力外流情况非常严重,信阳地区也是如此。

而近几年来,随着产业向内地转移,内地省份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在工资收入、配套设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吸引力下降,急需各级政府和企业尽快加以改善。

从平桥区政府助推产业聚集区的招工举措来看,主要是采取人性化的策略,基于以人为本的思维,站在劳动者的角度想问题,积极创建良好的用工环境,满足劳动者的各种需求,从而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而解决了产业聚集区的招工难题。企业“招工难”得到缓解,劳动者实现就近就业,政府的就业任务达标,经济增长亦有保证,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