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博)眼下,虽然是稻谷收购的尾声,但是,记者昨天在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稻谷收购处看到仍是一片繁忙景象:载着稻谷的三轮车、小货车、加长货车排着长队,检验员按顺序检质验收。该公司总经理、潢川县种植业农民专业联合社理事长周兴伍介绍,这种场景自今年9月3日开始收购稻谷以来一直如此,两个月共收购来自周边县以及安徽省农民的稻谷2万多吨。

记者了解到,这是潢川县种植业农民专业联合社今年第一次开机收购,验收的稻谷无论干湿全部进入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入库,也是我市今年贯彻落实国家中晚稻托市收购政策的典型之一。10月上旬,省政府托市收购调研组将此作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该联合社2010年成立,由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将该县相对分散的种植类专业合作社整合而成,共有成员合作社40多家,自有种植基地2万多亩,共有社员8000余人,辐射带动农民7万余人。

据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我市是全国18个粮食年产量超亿斤的地市之一,每年的稻谷收购季节晴雨难测,由于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诱发霉变、发芽等原因,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5%。去年,该联合社为了发挥集约和示范作用,投资480万元添置10组低温循环干燥机、日烘干能力达500吨,依托黄国粮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安装使用、服务农民。该公司收购处数据显示,自9月3日以来,平均每天收购稻谷400多吨,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仅此一项科技投入就为农民增收1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