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 磊 郑 烨)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用力解决“四风”问题,扎实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突出“准、狠、韧”,落实好“三项制度”,推进活动扎实开展。市委农办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转变了作风,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在形成长效机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市委农办以开展“三比一争”(比学习、比工作、比作风,争为“三农”做贡献)活动为总载体,不断深化学习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聚焦“四风”查摆问题,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坚持实事求是求实效、建章立制抓长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市委农办采取上党课、作辅导报告、座谈交流、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为基层群众答疑解惑。走出机关,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联系点和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展开坦诚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对意见比较集中的事项,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多次深入县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深入调查研究。市委农办采取蹲点调研、走访座谈、问卷调查、进点入户等形式,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撰写民情日记,真实记载在联系点开展工作的情况,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并填写《联系点开展工作情况登记表》。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群众反映的在“四风”和“三农”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制度20项,主要涉及系统内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安全生产,以及农业科技、蔬菜生产、畜牧养殖、农业项目管理、农业旅游等。

研究解决问题。出实招,办实事,帮助解决联系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和问题。在联系点发现的问题,市委农办明确问题整改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整改工作力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在走访中了解到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反映存在融资难题,市委农办研究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在新型经营主体承包权证、经营权证以及厂房抵押方面放开口子,解决合作社、家庭农场短期融资问题;全面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创办新型经营主体信用合作试点,实现互相担保、联合授信,解决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问题。同时,在走访中还发现有些地方存在农业保险赔付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每亩20元左右,但保险公司在具体赔付上不客观,赔付率低、也不透明,受灾后由保险部门组织人随意勘验,基本是“人情”赔付(熟人多赔、陌客低赔)。即使在绝收的情况下,每亩最多也只能获赔320元左右,尚不够生产资料的投入。针对这一情况,市委农办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在涉农项目投放、金融支持、税费水电以及农业保险等方面予以倾斜,进一步拓展新型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空间。针对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市委农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强化思想保证,强化措施保障,强化工作保障,强化资金保障。

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农办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认识得到普遍提高,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四风”问题得到初步遏制,作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三农”工作推进更加有力,工作成果明显。

□点睛之笔

信阳市委副秘书长,市试验办、市委农办主任李雪洋: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农办紧密结合发展实际,通过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打牢了教育实践活动基础。当前,正值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攻坚时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阶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弘扬阶段、“三农”工作持续发展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要求,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中心工作相结合,通过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努力做到“五个清楚”,并实现“五个增强”,进而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思想自觉和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记者点评

脚踏实地 真心为民

□本报记者 孟 磊 郑 烨

为民务实清廉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务实是党对党员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清廉是人民群众热切的盼望。说到底就是怎样看待群众,怎样对待群众,怎样服务群众,只有脚踏实地以民为本,才能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而农村的群众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因此更要真心实意,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市委农办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深入调查研究,为基层群众答疑解惑,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真实的民意和民情,真正把干部变成了群众生活的“服务员”和生产的“业务员”,帮助解决联系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把“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真正落到实处。

想民所想,急民所急,为民所需,解民所忧,要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办好,就要沉下去、动得快、跑得勤、抓得实,为老百姓办的好事、实事多,才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打牢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