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艳玲 董柳青
站在杜岗村社区的仿古牌楼前,笔者不敢相信这就是10年前的杜岗村。10年前杜岗村民想都不敢想的美丽,如今就在家门口变成了现实。
放眼150亩水面的北湖公园,仿佛是城市中的大型游乐场风景;漫步在400幢风格各异的连体别墅区,仿佛步入欧洲的古典村落;还有篮球场、文化大院、远程教育视频终端……杜岗村因此而美丽。今年50岁的村民崔启银感慨地说:“多亏村里有个好班子,才有现在的变化啊!”
杜岗位于光山县寨河镇,是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全村17个村民组2868人,人均耕地1.4亩。10年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是省级重点贫困村。2003年,该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调结构、求跨越。
四季人不闲,家家有产业。在该村走访得知,全村有五分之一的村民从事不同行业:在村内的从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花木种植;在村外的搞装修、开超市、跑货运、开饭店、做充绒,共计有15个产业。全村兴建的13个养鸡场,年饲养量65000只;4个养鸭场,年出售成品鸭50万只。与此同时,该村还依托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组建劳务输出公司,常年输出务工人员达1000人;全村在各个行业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集约发展模式,已涌现出资产上亿元的新型农民。
走进该村社区服务中心综合大楼,仿佛走进“乡村都市”:餐饮、宾馆、会议室、影剧院、超市、自助银行、文化娱乐室等,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这是该村实施5大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之一。同步进行的还有社区天然气储备供应站、综合性小学、休闲健身广场、北湖公园等,总投资达6000万元。
“十年磨一剑”才绘就出这样的美丽画卷。10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坚持以民为本,通过“上级扶持、招商引资、成功人士捐助、群众自筹”等方式,修公路,兴水利,建林网,倡文化,全村仅新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参与群众占全村人口的60%以上;全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着力实施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其中引资8000万元打造的1200亩大别山生态农业科技园工程,成为全市首家高科技农业园。截至去年底,该村村民年纯收入突破1万元,较10年前增长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