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卫国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的国庆假期,出境游井喷,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宫广场上,一群中国游客正等待观看迎宾仪式,有游客将食品包装及果皮装入准备好的垃圾袋中,还有游客向警察询问是否允许拍照,中国游人良好的文明素质受到称赞。
这一幕同样发生在韩国首尔,国庆期间,著名景点及商业区明洞迎来中国游客16万人次,韩国人逛街时习惯把生活垃圾收起来带走,所以街道上垃圾桶很少,中国游客也学韩国人把垃圾入袋装进包中带回宾馆,或看到有垃圾桶时丢进去,而不是随手乱扔。
如此“入乡随俗”是文明的洗礼,道德的升华,心灵的净化,值得点赞。所谓“入乡”不难理解,就是到了异国他乡,环境、习俗与生活习惯等都与国内有着许多差异,必须适应与服从。所谓“随俗”,我的理解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和掌握国外的法律;二是了解国外的文明习惯;三是熟知出游国的社会及民间风俗等。
有专家把出境游定位为“游学”,即旅游与学习。我觉得恰如其分,世界之大,民族之多,各国文明都有出彩的一面,旅游既陶冶了心情、增长了见识,也是一种文明的学习与互鉴,在游玩中感受国外良好的文明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可谓受益匪浅。
近年来出境游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少数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受到诟病,原因或许正在于“入乡”未能“随俗”,将某些不文明习惯带到了国外。如何做到“入乡随俗”呢?
首先,要学习、了解旅游当地国的法律、文明与风俗,譬如可通过上网查阅、旅行社的介绍等途径获取、掌握相关知识。据专家分析,出境游发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多数并非游客故意为之,而是源于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所致。故每到一国一地,学法懂法,了解风土人情至关重要。
其次,要严格自律。公共场所不是私家“领地”,到了国外,决不能像自家一样随心所欲,想吐就吐,想扔就扔,必须从严管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再次,导游的提醒很重要。督促游客恪守文明,是旅行社及导游的责任,被写入旅游法,带团导游责无旁贷。导游见多识广,对国外的了解远甚于游客,善意的提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报道,组团出游西班牙的旅行社,在给每位游客的行程单上专门印有当地风土民情的文字介绍和注意事项,如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哪些地方禁烟等,写得一清二楚,显然,这对游客时时警示自己、规范行为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