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 宇 林 晖 刘羊旸

10月17日,国家首个“扶贫日”。

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节点回望,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开启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伟大实践,历史罕有;

短短30余年让6.6亿人快速摆脱贫困,被誉为“中国奇迹”;

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大部分来自中国,在世界减贫史上铸刻“中国成就”。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全国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为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对扶贫开发事业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不断推动扶贫事业向前发展。

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减贫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天寒地冻的陇原大地,到人迹罕至的塞外边疆,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察真情、看真贫,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方向、想办法,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在华夏大地打响。

推进扶贫开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亿万贫困群众“中国梦”的实现。

进山区、走边疆、访老区、入海岛——通过这张蜿蜒曲折的扶贫路线图,人们可以体会到习总书记对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

面对紧迫形势,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从北京的中南海到贫困村的村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一系列战略部署。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伟大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人伟大使命的感召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深入:

——从1986年年人均收入206元,提高到2008年底的1196元,再到2011年底的2300元,国家扶贫标准实现10多倍增长,更多的贫困群众得到扶持;

——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转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

——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我国扶贫开发方式日渐科学精准;

——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转变,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进一步向关键区域转移。

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决策部署下,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到2010年,参考国际扶贫标准,近半数中国人摆脱贫困;在我国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的背景下,到2013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5%。

——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入新世纪以来,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389元。

——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畜饮用水问题大面积解决,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达到90%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

“65年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使中国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实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说。

短短30余年,6亿多人摆脱贫困,被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这样的“中国奇迹”何以发生,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历史之问。

两次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连续10年在“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中推出一揽子减免税费增加投入的惠农之举、号令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为近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向12万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扶贫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一大创举。

中国独特的减贫经验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指出,中国将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贫困中脱离了出来,“我们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跨越

中国扶贫攻坚,如何完成伟大跨越,续写新的篇章,成为时代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考题。

新时期要有新思路。

“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不断推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年起,一项举世罕见、规模浩大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近1亿扶贫对象、12万个贫困村将逐步建立起“专属档案”。

新时期要有新创举。

“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针对一些地区以贫困为荣的不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2013年底,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6项扶贫开发工作创新机制,排在首位的就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

从“解决温饱”到促进发展,缩小差距;从数次扶贫攻坚行动到“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的强音,中国人民与贫困的战斗逐步走向“决战”之势。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以创新鼓起扶贫攻坚的风帆,就一定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谱写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新篇章!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