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浩
通 讯 员 吴晓睿
“现在与过去比,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10月8日,61岁的夏文友一提起村里的街巷改造工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夏文友是淮滨县桂花办事处西向营村村民,在村里住了一辈子。西向营村2005年划归新城区后,由于没有下水道,不通自来水,村里的道路一直泥泞不堪。今年以来,淮滨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时刻不忘将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通过深入基层、摸底排查和民生短信平台互动等形式,认真梳理排查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将背街小巷改造确定为群众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近期,西向营村里的街巷得到了全面改造。夏文友说:“这路真是修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西向营村的街巷改造只是该县城区背街小巷改造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该县城区面积扩大了两倍多,很多自然村被纳入城区规划范围。然而主干道宽阔干净,城中村和背街小巷里却泥泞不堪,门前“一公里”成了群众最烦心的事。
“城市建设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改造背街小巷就是从群众最关切最直接的利益出发,就是最大的民生。要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这就是真情为民的具体体现。”该县县委书记吴刚在全县背街小巷整改工作推进会上这样说。
在背街小巷治理中,该县明晰整改目标,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同时规范改造标准,路面改造同拆除违章建筑、改造排污管、线路入地、绿化美化综合考虑,同步进行。
道路畅通了,群众出行方便。环境改善了,经济也跟着发展。夏文友说起现在的变化更是合不拢嘴:“你看我们村从去年修通道路后,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出门也不见垃圾堆了。这不,路灯马上就装。俺种了一辈子地,到老了也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了!”
围绕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让群众领情。该县在城市发展中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立行立改,俯下身子真实干事,将城市发展欠下的账在最短时间里还上,真正赢得了百姓的民心,把党的为民务实路修进了群众心坎里。
如今,该县72条背街小巷已完工68条,其余4条正在有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