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1936年8月,何耀榜与红二十八军军长高敬亭会师于河南商城。何耀榜改任皖西特委书记、八十二师师长兼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师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鄂豫边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豫东南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6月,任中原军区独立第二旅副旅长。
1946年6月26日,举世瞩目的中原突围拉开序幕,全面内战由此爆发。突围之前,何耀榜已轻装待发,但突然接到郑位三和李先念的电话。何耀榜急忙赶到中原军区司令部,李先念对何耀榜说:为了牵制敌人,决定把你留在敌后……郑位三进一步说:中央要求鄂豫皖地区的游击战争一定要坚持下去,就是剩下最后一人一枪也要坚持下去。
经过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磨练的何耀榜,深知主力部队走后的斗争将是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但何耀榜想的是革命事业的大局,爽快地回答两位首长:“坚决服从命令,努力完成任务!”组织上决定调何耀榜任中原军区独立二旅副旅长,掩护军区主力和首脑机关向西转移。独二旅完成掩护主力西去的任务后,中共中央决定独二旅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坚守中原战略要地,迎接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敌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国民党军几个师一齐扑来,独二旅处于国民党优势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独二旅突破了这层敌人的包围圈,往往又陷入另一层包围圈,伤病员和失散、掉队人员与日俱增。独二旅几位负责人只好各自为战,分散开展游击战争。何耀榜回鄂东北地区坚持工作,后与坚持老君山、天台山的罗礼经光中心县委书记刘名榜会合。
何耀榜进入天台山不久,独二旅又有几支被打散的队伍汇聚到这里。这时,何耀榜才知道独二旅主力三次接近天台山,始终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张体学政委将各部改编为新四团,在大别山绕圈子。在敌人的残酷追堵下,独二旅失去团、营、连建制,各部分散游击,二三十人一股,完全便衣化。
何耀榜居住的山洞,坐落在对天河边的悬崖峭壁之上,泉水飞流直下,把洞口遮得严严实实。何耀榜风趣地说:“我们是水帘洞中的孙大圣,敌人到处吹嘘独二旅被打垮了,是造谣,是蛊惑人心。有我们这些人在战斗,独二旅就还存在,就没有垮。”
长年钻山沟,爬山洞,立风雨,何耀榜关节患上严重风湿,入冬后,加上雪中卧,冰上睡,病情陡然加剧。站立的时候,何耀榜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紧要关头,只能靠警卫员背着转移。
国民党军队叫嚣要消灭共产党的游击队,可半年时间过去了,收效甚微。为蛊惑人心,他们向上邀宠,说:鄂东北的共产党和游击队基本上被消灭,要求召开反共胜利大会。经扶县参议员,礼山、经扶、黄安三县联防指挥部副指挥杜定廉投其所好,想把头功抢在手里,决定在自家门前的广场上唱戏三天,以示祝贺。得此消息,何耀榜、刘名榜派几名突击队员深入虎穴,利用敌人设赌唱戏之机,镇压了杜定廉。
毛泽东从国民党的广播里听到杜定廉被打死的消息,断定大别山的游击队还在顽强地坚持战斗,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要求在延安的中原局书记郑位三尽快派人联系,并要求一定要坚守住这一战略支点,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主力部队就要挥兵南下。一个月后,郑位三派其弟弟郑植惠到达天台山,向何耀榜、刘名榜传达了中央的指示。
1947年8月,何耀榜得知刘邓大军南下,多次派人到路口、渡口等着迎接刘邓大军的到来。8月29日,何耀榜等终于在七里坪北头木桥上和刘邓大军会合。
刘邓首长把何耀榜留在部队当参谋。全国大反攻的号角吹响了,根据战略需要,刘邓大军离开鄂豫皖地区回师北上。这时,刘邓首长决定再次留下何耀榜在大别山坚持几个月。行走极为困难的何耀榜,又开始了坚守大别山的革命生涯。
当何耀榜率部转战到罗田县韭菜河时,由于脚上的伤口恶化,医生给何耀榜做了截肢手术。经过野外手术,何耀榜的身体更加虚弱,但仍坚持指挥战斗。反动派因为要活捉何耀榜,常派兵穷追不放。4个月后,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派人将何耀榜送到华北,在河北省邢台县城和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三位首长会了面。
何耀榜就是这样,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又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坚守大别山的任务。
(整理:孙 伟 董绍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