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轿车正以比率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学习驾车技能也已成为不少人新的生活追求。甲午年夏秋季,笔者的学车经历就是一段很有趣的生活。现择其二三,以飨读者。
学教无类
孔子办学秉承“有教无类”,而驾校则是学教无类。无论学历、职业及身份,只要符合年龄和身体条件皆可缴费学习。驾校学员的年龄差别之大、职业分类之繁也堪其无比。驾校的学籍及教学管理很灵活,不分年级分科目,不分班级分教练。学员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自由度,根据个人实际,全天候、半日制、间断式训练皆可,只要在规定的3年期内学完科目考试取得驾证就行。尤其是那些在外地求学的学子和谋业的人士,间断训练时间大都在半年甚至更长,再返校训练时,不仅原同期入校的学员毕业了,就是原教练对其也有些陌生了。由此看来,驾校这种学习时间的随意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也不失为一种培养技能人才的好模式。
长幼无序
长幼有序是我们的传统礼仪,对于驾校学员的训练,并非是谁年长谁先练或多练,而是遵循先来后到的顺序规则。礼仪和规则是两码事,长幼学员都能自觉遵守。王姓教练有位年过六旬的老大姐学员,有次碰面问她,你也排队练啊?她不假思索地应答:“都是学员,有啥特殊啊?!”语气不容置疑。旁边一女大学生模样的学员附声道,奶奶从不让照顾,练得比我们还认真。看到这祖孙般年龄差距的学员在一块学车,既彬彬有礼,又井井有序,我在想,如果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如此,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更高了。
师徒无隙
尽管教练与学员之间的年龄、性格、阅历等情况差异大,但相互间没有等级和距离,有的是相融和缘分。会抽烟的,不分你我;会喝酒的,不攀男女。练车场上,尊师爱徒的场景处处呈现。学员们争着为教练擦洗车辆、沏茶让座,而教练也针对不同学员因人施教。我的两任教练各有特点,科目二的教练很细心,善做学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一女学员重拾自信心,终于再次考试合格。科目三的教练很耐心,不厌其烦地纠正学员的动作,焦急时最多咂咂嘴,从不声言厉色。总之,虽然驾校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批学员聚而又散,但师徒共酿的情感永驻各自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