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潇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如何使数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传递,并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便成了一大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赋予了数学课堂更强的生命力。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拓展知识,开展智力,培养其数学才能。学科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得到巩固,才能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因此,学科教学与活动课只有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目标。
如何开展好数学活动课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活动的计划性
数学活动课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活动的计划是否周全。这需要我们老师提高认识,明确活动课的意义;要认真加以研究,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注意处理好学科教学与活动课教学的关系,以及活动课与其他科目活动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有的放矢。
二、重视活动主体的参与性
上好活动课,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活动时,要让学生多思、多做,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神和独立活动能力,让学生自己来组织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开展活动时,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参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参加。
三、重视活动内容的选择性
活动的内容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开展活动的目的来确定。内容可以是数学课本内容的扩展;也可以介绍课本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一些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根据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常用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总之,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开阔眼界,受到教育,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重视活动的组织形式
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如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兴趣小组、数学课外园地等。范围可以有大有小、大小结合;可以在课内活动,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一般以小型为主,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以班级为单位,每个人可以各自活动,也可以联合起来活动,但要注意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影响学科教学。
总之,一节成功的活动课,既活跃和调节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又为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天地;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为培养数学爱好者做了启蒙工作。总之,数学越有生命力,老师和学生便会更有活力。
(作者单位:信阳市浉河区第十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