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牡丹代表着一种令人景仰和崇尚的精神与品格,刘艳春为人亦如牡丹。她1983年参加工作,31年来一直奋战在税收工作一线。在她的人生词典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她凭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用女性特有的细心、真心、耐心,创一流的税收工作业绩,树一流的国税形象,展现了巾帼风采。
尊亲孝老,撑起家庭一片天
刘艳春作为家中长女,承担着照顾父母的责任,既要顾家又要工作,但她从没有叫过一句苦喊过一声累。2009年,她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医生建议做心脏搭桥手术,需要有人在医院照顾,而她的母亲中风偏瘫,常年卧病在床。她就医院、家里、单位多头跑。女儿心疼她,要回来帮忙,她不让。她说学习要紧,她还扛得住。丈夫心疼她,要她向单位请假。她说不行,工作要紧,还撑得住。其实她心里是愧疚的,看着以前开朗爱热闹、善言谈的父亲现在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她觉得世事无常,不想在父母走后才想起当初没有多陪他们,所以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但这次手术并不成功,两年后,她的父亲就去世了。
她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悉心照顾母亲。一年365天,她几乎每天都要给母亲喂饭、穿衣、擦身、洗脸、洗脚等。尤其到了夏天,怕母亲生褥疮,她每天都坚持给母亲翻身、擦背、换洗衣服,晚上还要起来好几次照顾母亲。母亲从2002年生病至今,刘艳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为了照料母亲,她一年到头很少出远门,也很少走亲戚。有时亲戚家有红白喜事,自己没空去,就只有托人带礼去。就这样,12年来,她对母亲关爱有加,不离不弃,坚持下班在家为母亲做饭喂饭,应酬能推掉的全部推掉。她说,如果自己在外吃饭,而没人给母亲做饭喂饭,那再好的饭菜也吃不下。
爱岗敬业,平凡岗位建功业
刘艳春不仅家里负担重,工作压力也很大,但她从未因家事而耽误过工作,家人无声的支持给了她工作的力量和勇气。2012年年底,她被调到刚成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局。她负责的监控管理科承担着全市1/4左右的国税收入任务。由于科室精简、工作量增加,一年多来,她中午从未休息过,利用这两三个小时查数据、找疑点,没有因私事请过一天假,生病也咬牙挺着。2013年年初,她得了甲状腺瘤,需要做手术,但她为了工作一拖再拖,术后刀口还没长好,便又投入到工作中。同事们看不下去了,对她说:“你的伤口太狰狞了,看着难受,快回去休息吧!”她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选美的。”就凭着这份毅力,她以一人之力扛起整个科室,一个人承担七八个人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青春谱写出一首可歌可泣的战歌。
刘艳春经常用“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这句话告诫自己,拒绝吃请不计其数,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国税干部的良好形象。她工作31年,不图名不图利,与纳税人打交道,靠的是她诚信的服务。一些纳税人为了表达心意,主动给她提供一些好处,被她一次次地谢绝了。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同学、朋友打招呼的情况,她总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去帮忙解决,并不因为是同学和朋友而忘记原则。她工作几十年了,干得最多却默默无闻,仍然是个科长。当别人问她觉得值吗?她总说:“我做这份工作,不求名不求利,只求每一笔税款都能及时入库,每个纳税人都能满意而归,这让我觉得值。”
干一行爱一行,不断超越自我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31年来,刘艳春先后在稽查、征管、税源管理、收入核算、监控管理等岗位工作。每一次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她都能尽快摆正位置,主动适应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战斗在税收工作一线。无论换什么岗位,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2009年,她在平桥国税局负责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仅4个人却承担着平桥区90%以上的重点税源收入任务。为了早日适应新环境,她白天下企业调研,晚上整理笔记,梳理思路,遇到不懂的问题向业务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她在平桥国税局工作的几年里,该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受到领导的多次表扬。
她平时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考试,学税法、学财务、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各种专业知识;通过浏览互联网、报纸、杂志,结合工作实践来熟悉计算机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即使身体不舒服时,她也要拿几本书放在床头,不时翻看。对业务问题她喜欢较真,常常和同事们激烈讨论,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但她乐在其中。同事们在业务上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喜欢问她,同她探讨。正是通过勤学苦钻,她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单位的业务能手。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刘艳春,就是这样一个只求奉献,不图索取,默默地为国税事业付出自己青春的女税官。她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多年如一日真诚服务、为国聚财、为群众服务的点滴小事,有的只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奏响了不平凡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