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崔清新 黄小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风云变幻,深入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时代命题,深邃思考新形势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潮头掌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关系图景中鲜明的主色调。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边疆到南海椰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深入民族8省区以及一些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召开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5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深入研究民族工作;召开4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出具体安排;召开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近百次……

深入调研、科学研判,“中国号”巨轮的领航者对解决当前民族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加快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要义。团结稳定是中华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任凭风浪起,扬帆志更坚。

这些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情系群众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习近平牵挂着少数民族干部群众面临的生产生活困难,访民情,问民意,对各级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在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去年,在素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的甘肃定西、临夏等地调研时,习近平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实地考察。他叮嘱大家,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民族地区的民生冷暖,党中央时时记挂于心。

习近平强调,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民族地区的团结与否,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

今年在新疆考察时,总书记对各族干部群众说,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着力打好反恐怖人民战争,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通过打击极少数教育团结大多数。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党中央时刻关心。

去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来10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在给全校学生的信中指出,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铭记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族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项项民生措施,为民族地区奏响富民强音。

教育规划纲要重大项目对民族地区给予重点倾斜,优先支持民族地区研发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作大力开展,优先在民族地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民族地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国有工矿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和老城区棚户改造等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一个个“倾斜”“优先”,彰显了党和国家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决心。

一朵朵团结之花,为祖国大地平添几多风采。

2009年,习近平在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考察基层党建工作。5年后,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和全体村民在给总书记的来信中细数了近年来家乡发生的新变化:“我们村的党支部就像吸铁石一样,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村里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老百姓相互学习语言,互相帮助……乡亲们就像沙漠的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就算有一块馕也要掰开来大家一起吃。”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为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正能量,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营造出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社会氛围。

放眼中华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倾听村村寨寨,民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圆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梦、共筑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