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谢秀霞 谢福星)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光山县全面实施“领头雁”工程,“新招”迭起,实行“三重三提”,培育一大批“三实书记”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展翅飞翔,成功构建了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重培养,提素质,培育“实力书记”。该县先后举办了两期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358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开设了首期“农村党支部书记”专题道德讲堂;从各乡镇(街区)选派了21名村干部,到21个县直经济部门和涉农部门挂职,第一批村干部挂职工作结束后,县挂职办评选表彰了8名优秀挂职村干部、12个先进挂职单位;按照现职村干部职位数1∶1的比例,储备村干部后备人选,目前全县358个村(社区)共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776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384人,已有9名新选任村党支部书记履行了任职备案手续,67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实行了重大事项报告。
重管理,提效能,培育“实干书记”。该县各乡镇根据年度目标考核和双述双评情况,严格按村(社区)总数3∶6∶1的比例拟定一、二、三类村名单并公示,与村级班子经济待遇、评优评先及选拔任用挂钩。截至目前,全县358个村(社区)定级为一类的有95个,二类的有221个,三类的有42个,已核定了9名一类村的支部书记和1名获奖最多的二类村的支部书记为入围村干部公务员考试人选。
重保障,提待遇,培育“实绩书记”。该县先后开展了“十佳”村党支部书记评选活动,确定了10名受表彰的“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名单;全县52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分别被授予首次设立的“突出贡献奖”、“明显进步奖”、“任劳任怨奖”称号,共颁发奖金15.1万元;全县358个村(社区)1689名村干部月工作报酬全部实行当月打卡发放,每月发放76.1万元,在职村干部参保人均补贴标准由原来的250元提高到500元,有438人享受离任村党支部书记补贴,并由县财政出资为358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健康体检。
本报讯(记者 陈世军 通讯员 包祥军)今年以来,罗山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拓展健全反腐倡廉建设的惩处、监督、教育三项机制,罗山大地劲吹廉政新风。
严惩处,高举“不敢腐”利剑。该县纪委监察局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对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案件深挖细查,对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一抓到底,对党员干部重大经济案件严查快办。目前,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受理业务范围内信访举报85件(次),立案并办结59件,党政纪处分59人。其中,受撤职以上重处分13人,涉及科级干部10人,收缴违纪资金120余万元。
勤监督,密拉“不能腐”网络。该县对涉及民生领域的8个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和治理。目前已完成定点医疗机构套取新农合资金问题、春季教育乱收费、公路“三乱”、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等6个专项检查任务。
常教育,建立“不想腐”环境。该县把开展廉政教育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廉政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方面,督促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开展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干部,暂缓提拔。开设廉政教育“微课堂”,开通“@清风罗山”政务微博。利用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及时发文发短信,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节假日廉洁自律工作。继续开展了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新增县级示范点6个,市级示范点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