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靖
节假日是消费旺季,为提高销售额,商家们各出奇招。日前,国庆假期临近,商店、网店国上各种促销活动、打折商品纷纷涌入了消费者的视线。
“满一送二”、“1折底价甩”、“买商品抽港澳双人游”、“限量限时抢购”……从商店卖场到网络购物,各种促销手段五花八门,以低价、赠品来拉动消费。然而,这些令消费者冲动的促销活动真的是商家亏本赚吆喝吗?
事实上,看似优惠的大型促销活动中,实际上是部分商家的障眼法。很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趁某商店、网站搞活动为购买了一件降价的衣服,没过几天却得知,在促销活动前,原价与促销打折价一样。与此类似的虚假促销屡见不鲜,如:在优惠促销中隐藏使用范围、时限等限制条件、用“满送”来“深度套牢”消费者进行重复购物,用三无产品做“赠品”等。
每逢节假日过后,各地消费者协会都会接到较多关于消费者促销的投诉。据相关媒体报道,消费者在促销活动中被宰的情况主要有:优惠多限制、免除售后退换权利、免费试用强迫消费、掺杂假冒伪劣产品、虚假抽奖等。节假日虚假促销已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源头之一。
类似种种“促销陷阱”,有的已经嫌“虚假广告”和“价格操纵”。有关部门应在节假日期间,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产品质量,进一步抓好质量关、价格关。对于在降价促销中存在欺诈、欺骗等行为的商家,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应行使行政查处权,督促商家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实施“诚信促销、公平促销、合理促销”,强化真实标注商品价格、保障产品质量、不折不扣兑现促销承诺等原则,不让“促销”仅仅沦为一场“商家的盛宴”。
谨防“假日促销陷阱”,广大消费者更应提高警惕和鉴别能力。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也要提防那些看似便宜的午餐。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要保持良好的购物心态,擦亮眼睛不要被商家所谓“降价促销”等甜言蜜语所迷惑,理性消费,注重商品质量与商品价格的对比,如此才能开心过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