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靖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卫生与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创卫”工作的难点、重点。在前期创卫工作中,我市加大了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据《信阳晚报》9月19报道,近期一些农贸市场内,部分经营户又开始“不守规矩”,一些摊贩直接将摊点摆在禁止摆摊设点路段。

尽管“此路段禁止摆摊设点 违者罚款”的警示牌在立,但仍有摊贩视而不见。明知会被罚款,偏要摆摊冒险,出现这种情况的确让治理者尴尬。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们不妨先从摊贩身上找答案。

报道中,东关农贸市场内河桥上,一位违规摆摊商贩直言:“里面比较拥挤,我在这里卖得比较快。不过卖的时候也提心吊胆的,怕有人来撵。”从话里可知,让商贩心存侥幸,敢于冒险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市场内部拥挤;二是禁摆路段生意好。姑且不论商贩的贪利心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市场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一些农贸市场的布局与设施是否还存在不足?农贸市场管理是否真正实现了长效监管?

市区农贸市场乱摆乱放屡禁不止,也是城市管理者的一块心病。对管理者来说,禁止乱摆摊仅限于设立警示牌、罚款撵人,不考虑经营者需求、监管责任落实,无疑会出现上述警示牌被无视的结果。

因此,要杜绝农贸市场乱摆摊现象,一方面,管理部门需把工作做得更人性化、细微化,多听经营者意见、考虑他们的需求。比如:可以在农贸市场入口处设置护栏、附近设立停放车辆点,既能防止车辆进入市场,保障市场内道路的通畅,也能防止乱停乱放。另一方面,综合整治农贸市场,难点在于长期性管理,这需要在如何落实责任、实现长效管理方面下功夫。

此外,农贸市场人流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农贸市场创卫达标的实现,还要靠提升市民的自律意识。不管是经营户,还是前来买菜的市民,都是城市的一员,只有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讲卫生、不乱扔杂物、不随意乱摆乱放,这些“顽疾”自然会消失,规范经营、文明自律也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