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韩 浩 李 鹏)“加把劲儿,趁着这会儿雨下得不大,大家抓紧时间把湿花生装包,送到大型烘干机上烘干入库。”9月19日上午,在淮滨县芦集乡优质花生种植基地,农民钟点工队长白东方老汉正在指挥妇女们抢天夺时收花生。
此时,正是秋收大忙季节,前段时间,淮滨县却秋雨连绵,连续下雨长达半月之久,机器无法下地作业,种粮大户十分焦急,农民“钟点工”就成了种粮大户的好帮手。
“俺这200多亩葡萄正是下架的关键时期,可这段时间雨水多,每天都有100多名钟点工摘葡萄、装葡萄,卖葡萄,工人每天可挣100多元。”台头乡胡寨村紫阳葡萄种植合作社社长任远堂告诉记者。
近年,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该县相继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养殖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组织。他们在种植、管护、采摘等环节上有大量的临时用工需求,特别在特殊、恶劣天气情况下,用工需求量更大,于是,按天或按小时计酬的农民钟点工便应运而生。这些钟点工大都是妇女,他们随叫随到,用工形式灵活,按劳取酬。不仅如此,一些有眼光的农民还瞅准商机,成立了专业农忙打工队、技术钟点工服务队等。他们根据当地田间农活儿情况,自愿组合在一起,为种田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提供各种务农服务。
据了解,目前活跃在该县田间地头的农民“钟点工”有3万多人,他们在家门口打工,在不耽误自家农活儿的同时,依靠辛勤劳动,用双手为家庭挣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