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信阳而言,抓住稍纵即逝的“新常态”,不失时机研究发展定位,释放提速潜能,既是明智之举,也是决胜之策。只有这样,信阳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借机造势,乘势而上。

从全局来看,当前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这样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就是经济增长由过去高速增长放缓到中高速增长。此时,发展定位选准了就是机遇,选不准就可能错失良机,更加被动。我们要遵循发展规律,结合信阳实际,认真加以研究,切实选准对点,不断加快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环境中,如果我们跟在先进后边,亦步亦趋,不敢超越,速度再快也只能是跟着别人。那么,面对以现代工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体系大方向,实现加快发展,就要对发展定位重新审视,慎重选位。全市各县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也不能一概而论、一个模式,每个产业集聚区只有在全市确定的大方向、大盘子之中,结合自己的目标、特色、潜能进行综合考虑,找准定位、融入全局,才会形成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

从自身来看,信阳始终牵着产业集聚区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市已经形成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三大产业基地以及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其中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等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在全省有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在持续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前提下,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办事,以产业为基,以就业为本,该调整的调整,该提升的提升,力争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抢占制高点,真正让潜能得到更好的释放。

只有选准发展定位,潜能的释放才会事半功倍,更加有效;如果定位不准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按照持续打好翻身仗,实现弯道超车的总体布局,各就各位,千帆竞发,全市的“四一招商”将会持续加大力度,“三通道一纽带”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四集一转”将会不断加速,“零阻碍”等服务软环境将会更加优化,干部的工作作风将会更加务实,干群的精神状态将会更加振奋,全市经济发展就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昨天的定位选择,已经成就了今天的闪光亮点;今天选择的定位,必将影响着明天的发展高度。我们只要心无旁骛、咬定青山、提速前进,释放出人生的潜能与激情,就能走出一路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