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尚自力 曾令菊)村民们盼了多年的自来水流进了自家的厨房,家门口那条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多年堵塞的渠道终于赶在今年插秧前畅通了……这一桩桩一件件关乎百姓生活的事情,成为商城县普通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内容。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商城县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各级党员干部在群众餐桌上“话发展”、在农家小院“拉家常”、在田间地头“谈农事”,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真真切切走进了百姓的心坎,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深入一线走访,实现基层民意全掌握。全县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走访,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在走访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活动期间,全县有2480余名干部参加走访,走访群众近8万户30万人次,共建立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47个,科级干部联系点1177个,联系点涵盖村、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等5大类。采取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调查、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个别约谈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准确掌握群众最急、最盼和最难解决的问题。目前,全县累计收集梳理各类问题1140余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10个,办理惠民实事380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深入细致排查,力争问题解决见实效。该县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拉网式大排解活动,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各级力量,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事情。按照矛盾纠纷、信访稳定、聚焦“四风”、民生民声等方面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对问题逐一“挂号”,逐类登记建档,对个别突出问题做到一户一档、一事一档。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问题解决落实责任机制,尽量做到矛盾问题不上交。村(社区)可以解决的问题,由村自行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村(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报到乡镇、办事处统筹解决,做到大事不出乡;乡镇、办事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报县委活动办,由活动办汇总梳理后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围绕“三违”整治(违法占地、违规建设、违规开发经营房地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出租车管理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目前,12项专项治理工作已完成9项,其他3项正在抓紧推进,确保以整改实效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听群众心声,解百姓难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商城县党员干部“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问题回部门”,心贴心交流意见、面对面征求建议,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加强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构建幸福商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点评
走访百姓 帮民解困
□本报记者 尚自力 曾令菊
商城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体会到了基层群众的艰辛与不易,从而让思想受到了教育、内心获得了触动,自觉减少了攀比浮躁的心理,改变了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的心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逐步减少。
在这种转变中,党员干部树立了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理念,把群众利益放在了首位,养成了“马上办、我来办、办就办好”的务实作风,在化解群众难题过程中,提高了工作能力,树立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了思想作风,锤炼了工作作风。
通过和群众心贴心交流,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让群众话有处说、问题有地方反映,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得到了解决,从而理顺了民意、化解了民困、顺应了民心,进一步培养和增进了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真诚欢迎。
党员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学习了群众语言,掌握了农村工作方法,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了“群众需要什么就办什么”,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该县党员干部带着问题下基层,掌握了一些困难点、矛盾点和隐患点。对于这些问题,党员干部不推不拖,坚持从源头上化解,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点睛之笔
中共商城县委书记李高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商城县自觉把活动开展作为提升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的建设、优化政治生态的一次重大机遇,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担当、从严从实的标准、敬终如始的态度,扎实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到了学习教育不走过场,征求意见不设盲区,开展批评不留情面,问题整改不开空头支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初步成效。作风建设最易反弹。我们必须在抓长和抓常上狠下功夫,着力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为抓手,聚焦四风抓好整改,着眼长远完善机制,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坚持下去,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为美丽乡村、文明城镇、幸福商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